ZKX's LAB

镶嵌漆彩梦 创艺无髹止

2020-09-01新闻7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1日电(吴千)明亮的工作室内,清宫造办处第六代传承人、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夏立军和师妹白艷萍正低俯身形,在摆满了各式制作工具的长案上,专注且分工有序地为一组四扇荷花漆画屏风描金绘色。上世纪90年代,只是普通上班族的两人,因对漆器艺术的喜爱,先后拜入国家非遗项目“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清宫造办处第五代传承人柏德元门下。二十多年来,二人潜心磨练漆艺技法,秉承“择一事,终一生”的执与坚守,让距今已有7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漆艺,在黑土地上焕发出独特的地域风采。

金漆镶嵌是中国传统漆器工艺的重要门类,已有逾7,000年的历史。明代漆艺专着《髹饰录》将漆与颜料及金的结合,如描金、贴金、扫金等称为“金漆”。用漆漆物,谓“髹”,“饰”即纹饰之意;“金漆”与“镶嵌”工艺结合称之为“金漆镶嵌”。2008年,“金漆镶嵌髹饰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96年,还是一个普通上班族的夏立军在故宫观展,一件件古朴典雅、绘制着精美纹饰的漆器,一下子唤醒了儿时跟随母家学习传统木匠手艺的记忆。

听到讲解员说,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技艺濒临失传,夏立军的心情十分沉重。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金漆镶嵌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不无可忧之处。以前从事金漆镶嵌的工人多达千余人,如今随着老职工陆续退休,加上劳动条件比较艰苦,工资偏低,年轻人大都不愿选择这一职业,所以继续从事这行的不足二百人。

融北国符号 创特色漆艺

思虑再三,夏立军毅然踏上了求学的道路,拜入柏德元门下研习漆艺。这一入门,便是二十多年。边学边钻研,边学边创新。灵感与北方风物相碰撞,各式技法与“北国符号”交织。家乡的黑土地成为了创作的摇篮,哈尔滨的欧陆风情、冰雪世界、山色壮景无不吸引他们施漆绘墨,尽情诠释。

夏立军与师父的关门弟子──同为哈尔滨人的师妹白艳萍一道在哈尔滨开办工作室,让这门曾濒临灭绝的冷门艺术在黑土地扎了根,二人也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北方漆艺风格。

为了表现北方四季的独特景观,夏立军常深入山林、湿地、雪乡等地取景,积累素材创作设计稿,并从400多种漆艺技法中不断尝试变换搭配,力求找到最佳表现之法。

白色鸡蛋壳和青色鸭蛋壳错落排布呈现的雪景层次厚重、使用变涂金箔和晕金莳绘技法的荷叶张扬生命的“纹理”、打磨呈斑驳沧桑的漆底映衬金秋的五花山色、细碎蛋壳在黑色漆板上生出的棵棵白桦树诠释不畏严寒与笔直向上的气节风骨……有别于南方温润婉约、柔美朦胧的漆艺表现,他们的作品蕴含北方独有的豪迈大气,展现出淳朴刚毅的性格极具北方标志性特征,也因此屡屡摘得全国各类美术大奖。

获专利技术 制剔透色彩

“当我们决心做具有北方特色的漆艺时,一直想让哈尔滨的冰灯成为最独特的亮点。”为了实现心中的“执念”,二人开始研究新材料、新技艺,发现很多光色灿烂的贝壳在夜间也能闪烁剔透光泽的这一特性与冰灯不谋而合。

两人便走访民间工匠,向有关专家“取经”,对贝壳进行切割处理,剖除外壳选取色彩部分,采用蒸制法将其软化,再冷却塑形。经多番试验,通过高低温工艺的反覆加工,两人终于将结构紧密、质地坚硬、弯曲度高的天然贝壳加工成薄厚适于镶嵌、扁平易切割的螺钿片,也因此获得了“一种螺钿片软化切割方法”专利技术。

通过将横纵切割的螺钿片进行颜色、纹路、反光角度等搭配组合,或采用天然贝壳的原本色彩,或在浅色的螺钿片背面涂上不同颜色的漆进行套色工艺处理,让色彩透过贝壳映衬出来,以打造冰灯剔透斑斓的效果。

“螺钿片的厚度不足一毫米,又薄又脆容易崩碎,制作起来很费功夫。”夏立军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为了真实再现冰灯颜色的虚实变化、多种色彩的交织过渡和整个场景的明暗效果,对每一枚螺钿片颜色处理的把握都特别重要。“因为是背面朝上涂色,再把它翻过来进行镶嵌,贝壳的纹理、色彩的走向要与整个画面保持一致和自然。有时难免会画错,有时用镊子翻面时一不小心就夹碎了,制作起来非常耗神。”

研冰灯漆画 破历史纪录

多彩的螺钿片与漆色相互映衬,不论在何种光线下,贝壳天然的多彩盈光,将璀璨剔透的冰灯胜景恍若童话般美轮美奂地呈现。“我们用制作的一系列展现哈尔滨冰灯的作品,简直成了各大展会、民俗展览中的香饽饽!”夏立军兴奋地说,很多外地朋友和国际友人看到了都说跟真的冰灯一模一样,纷纷驻足流连、赞不绝口。

夏立军说,各类文化艺术中表现“雪”题材的很多,但是表现冰甚至是冰灯的艺术品却很少,“冰灯漆画的研发可以说改变了漆画‘有雪无冰’的历史,每每想起人们为之震惊的神情和叹服的称赞仍令我感到万般激动和自豪!”(完)

#上班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