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讲究好客与礼仪,尤其是出去串门那规矩多了,这些繁琐的规矩是从长辈的口传身教里传下来的。北京人管比自己大的人哪怕是两三岁的主全都称“您”,老人听到那些直呼莫名或者称“你、我、他、仨”的视为没大没小,不礼貌。
过去我小时候串门时,得先跟妈妈说明要上谁家,有什么事,得到允许才能够去。到对方家里见着大人得叫人,然后再和小伙伴一起做作业或者玩,这期间小孩子不能听大人讲话更不能插话,谓之不串是非。
大人尤其是男性如果到只有女主人的邻居家串门,必须得“蜻蜓点水”别呆住。街里街坊的女士串门必说过日子的话,什么绱个鞋面,絮个棉襖安个领子的事互相探讨,再遇上上岁数的老太太多半是来给主家的姑娘、小伙子提亲来了。老北京串门有“三不住”,尤其是女孩子隔夜留宿不住姨夫家、姑夫家、姐夫家。这一内避嫌,二为避事是很有道理的。
我记得我大哥和大嫂的姻缘便是被官称二舅妈的居委会吴主任给撮合的。老人的眼力还真准,把我们男方勤行的儿子和女方卖牛羊肉的女儿,一栓就成了一对,还幸福生活了几十年。那会儿,保媒成功的回馈是什么?就是两包荼叶,它象征着对媒人费尽了口舌的回报。
在牛街回民中茶叶是尊敬老人和长辈最崇高、最简洁的礼物,至今我去看望表姐、堂嫂和老街坊家的老嫂子都会买两包巜正兴德》的茶叶相赠,老人也欣然接受。
上面说的是“红事”,那么“白事”送什么?也使茶叶,意义相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陪父亲来到著名中医麻寿国大夫家串门,并做诊疗。父亲和麻大夫是四十年代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西北中学的学生,的老交情况且又四十年未见,父亲十分激动致心梗突发,紧急就医不治去世。我们拿着麻大夫开的药方潸然泪下。事后,我和姐姐持两包茶叶登门为惊扰了麻大夫而道歉。老大夫淡然一笑说:“不碍的,人生有地死有处这都没办法的事”父亲的丧事办完后,我妈就跟我说,看来“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这老话是有道理的。这正应了心梗病人生不得气,受不了大喜巨烈的情绪变化。
我妈妈是不拿工资的居委会主任,她成天东家出西家进的主要是干工作。四条里头有老两口,老婆患半身不遂卧病在床,日久天长脾气暴躁净跟老头儿发脾气。那天老太太又窜火了,我妈正赶上上前解劝,病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用鞋底子抽向我妈,一下就把伬骨打折了。受罪的妈妈该瞧病瞧病该干事干事,她认为今后串门该长点眼了。
串门进屋说话要注意分寸,不能涉及主人家的隐私,还要注意“前起让后起”,给别人留空间。有时老街坊串门还可能遇到突发事件,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天,街坊李兰君李婶找我妈来聊天,只见坐在椅子上的妈妈呼吸急促、脸色苍白,浑身淌冷汗、说不出话来。李婶一摸脉搏,不好!可能中暑了!她帮助我们把妈妈送到了回民医院,经过救治妈妈转危为安。这事完了我就想要没有串门的街坊,这事可怎么办?人还是走动点好。
老一代见义勇为抢救病人的经验,让我也学会几招。到了九十年代末,我已经搬到南池子了,一天中午,南屋时奶奶在抱着大盆洗衣,突然,一头栽到湿衣服上,口吐白沫,失去意识。小外孙见状吓的直叫。我从里院出来,起紧搂着时奶奶,让孩子去打电话,一会儿的功夫120来了,虽然在医院抢救不成,但老人临终时身边有我这么一个人。走的也不算孤单。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现在的北京高楼林立,越来越难寻四合院、大杂院,老百姓也自然缺少了邻里之间串门的机会了。只是现在住楼房人们很少交流,甚至互相不认识了,这种闲塞的状态远不如当年走东家串西家的活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