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红李。(资料图)
记者何欢
前段时间,平昌县青凤镇凤山村800余亩的桃李种植基地热热闹闹,散发着浓浓果香的凤凰李挂满枝头,果子个大饱满、脆嫩多汁,吸引不少“网红”前来直播助力。平昌原产地商品官方旗舰店上线后,一天成交量超过500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把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创新举措,狠抓落实,电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开网店助推农产品走出大山
“今年是初挂果,总产量差不多40万斤,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总收入可达110万元。”李园负责人郑冰佳说,现在发展果园的不在少数,为了打响凤山村李子品牌,合作社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通过平昌原产地商品官方旗舰店这一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
近年来,平昌在推动山货“出山”方面,在司法部、成都铁路局和浙江青田县的帮助下,通过阿里巴巴集团的支持和指导,打造巴中市首家天猫卖场型旗舰店——平昌原产地商品官方旗舰店,旨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天然、绿色、放心产品,树立“原产地”质优、物美、价宜的地域形象。
“听说我们村的李子卖到了全国各地,我们非常高兴。产业园发展好,我们才能挣更多钱。”村民杨登芳从建园起就在园区务工,每天有50—60元的收入,离家近,还可以照看家务,生活越过越好。在凤山村,像杨登芳这样从产业发展中受益的村民有300多户。
开微店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
远在百余公里外的通江县两河口镇东坪村,则通过微信,建起东坪山货直营店,将村里的银耳、土豆、土鸡、金银花茶等10多种道地农产品卖向全国各地。
“手机里叮咚叮咚的订单提示音就没停过。预计今年银耳产量1200余斤,销售额29万余元,微店其他产品线上销售额7万余元。”省人民医院派驻东坪村第一书记罗晋介绍,驻村帮扶2年多以来,该院在解决当地百姓看病难、出行难的基础上,通过成立“东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创立“东坪山货”品牌,发展村集体经济,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实现村民脱贫奔小康的愿望。
东坪村距通江县城82公里,平均海拔800米,辖4个农业合作社,全村181户611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贫困发生率36%,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8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负责对东坪村进行定点帮扶,出资29万元建立富硒养殖场,同时鼓励村民发展银耳、高山大米、有机马铃薯等产业。
银耳等产品种出来后,为了尽快让山货卖出去,罗晋请人帮忙设计了外包装,申请“东坪山货”注册商标和“东坪山货”微店,将产自大山的农特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在实现农户增收的同时,也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0”到10.15万元的突破。
电商扶贫带动30万贫困群众增收
巴中是国家规划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是著名的中国银耳之乡、南江黄羊之乡、金银花之乡、核桃之乡,“绿色、生态、富硒、有机”为特质的“巴食巴适”农业公用品牌享誉全国,“三品一标”认证多达367个。过去不少好产品养在深闺无人识,近年来,全市电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通过“全民触网”“全企入网”活动持续开展,依托“巴食巴适”优势农产品品牌资源,建立巴中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提升巴中农业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效率。培育龙头食品等20户扶贫产品加工企业为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建立O2O销售模式开拓市场。利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微信等平台开设了大量网店、旗舰店,打造了秦巴田园、百日场、巴食多等本土电商平台,培育了野蕊蜂蜜、尚青食等电商扶贫企业。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全市扶贫产品网络交易额超100亿元,带动600余个贫困村30万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责编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