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子通录》中写道“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在我们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里,君与臣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难以完美解决的问题。贤臣配明君,那就是天下的一片繁荣昌盛,但只可惜,在权之一字的影响下,这种情况终究是罕见的。
每当皇帝式微之时,那些胸怀野心的臣子们就会开始出来兴风作浪。就比如说那清朝同治帝时期上位的“顾命八臣”,险些就要推翻了清皇室的地位。但最终在对他们治罪的时候,为何却只有其中的肃顺一人被斩首呢?面对这样的“特殊待遇”,溥仪曾说,这都是因为他犯下了3个致命的错误。
1861年,咸丰帝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在这个时刻,为了给年幼的同治帝留下一支助力,他设下了肃顺、载垣、端华等八位“顾命大臣”协助少帝执掌朝政。同时他更是给自己的两位皇后慈安和慈禧留下了决定是否执行的玺章,以此制衡这八位大臣。
但咸丰帝并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离去后不久,这八人的野心和獠牙全部都显露了出来。面对少帝和两位皇太后,他们没有给予丝毫的尊敬,以嚣张跋扈的姿态横扫了整个朝堂,成为了势力大可一手遮天的权臣。
就在同治帝已经摇摇欲坠的时候,慈禧站了出来,联合恭亲王与醇亲王里应外合,在1861年发动了“辛酉政变”。她借由对咸丰帝发丧护灵为由集合了所有的顾命大臣,并在她的指挥下,大军用雷厉风行的手段直接收押了全部8人,并全部依法处置,而肃顺则被点名要求进行了斩首,公之于众。
在后世的眼里,对于肃顺这一“特殊待遇”许多人都表示不理解,毕竟“顾命大臣”8人都是差不多的恶。而对于这一点,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曾在《我的前半生》一书里进行了一番阐述,这一切都要归结于三大原因。
第一,肃顺是一个十分瞧不起慈禧的人。据《清史稿》记载,在慈禧还未得势的时候,他对于这位妃子的态度就十分怠慢,一度连马车都不给更换。而在垂帘听政时期开始时,他又是第一个跳出来公然指责的人,不仅仅是为了争夺权力,更是伴随着他对“女流之辈”发自内心的轻视。
第二,一次失败的进言。在咸丰帝晚年,他病倒在热河的行宫里。面对铺天盖地的奏折,已无力工作的他只能让自己略知笔墨的慈禧来帮他批阅。但正是对于这“后宫参政”又十分得势的情况,肃顺成为了朝中领头的反对者,并一度向咸丰帝进言希望他能够效仿汉武帝“钩戈夫人”的故事处死慈禧,这便是结下了危及生命的过节。
最后,那就是他在夺权时表现出的极度猖狂。从心底就没有把慈禧重视过的肃顺,在咸丰帝去世后,慈安皇后性子淡泊,少帝年幼,这一切的一切都告诉了他没有人能够阻挡他的大势了。于是乎,他在朝堂上呼风唤雨,面对垂帘听政的慈禧一点颜面都不给,这就是一种赤裸裸地羞辱了。
最终,在忍无可忍之后,慈禧直接采取了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行动,当场处置了这群为所欲为的“顾命八大臣”。而在《清史稿》的记载中,被捕的肃顺面对慈禧依然大放厥词,态度嚣张。如此一来,面对这样一个可恶至极的权臣,慈禧当然不会留下任何的情面了,直接以最大的刑罚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