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帝春心托杜鹃”是《锦瑟》所引用的一则典故,这则典故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远古时代的蜀国,第一个称王的,是蚕丛。他曾经教导当地百姓如何养蚕。在蚕丛的带动下,四川的养蚕业逐渐发达起来。蜀字的本义,就是蚕的意思。蚕丛这一族人,眼睛生得很特别,是向上直竖的。
蚕丛死后,用石棺埋藏,百姓也都仿效他的做法。后人称这种用石棺埋藏的坟,叫丛目人家。蚕丛死了以后,由柏灌当王,然后由鱼凫当王。在鱼凫领导下,蜀国百姓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鱼凫后来也在打猎时得道成仙。
以上这些传说,在李白的《蜀道难》诗歌中有所反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就在鱼凫之后,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着,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府之国来了位统治者叫望帝。没人能说出望帝的父母姓甚名谁,据说,他是某一天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不过,他的言行举止都与普通人别无二致,所以,很快便融入民间。
望帝是个亲善的人,他教会了身边的邻居如何耕种,让人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靠着这份功劳,他成了蜀国的第一任皇帝。望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的仁政使蜀国的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相传,望帝经常来到民间,与老百姓一块开垦荒地,像普通人一样从事生产。在他的带领下,蜀国被打造成人类的宜居区,就像是世外桃源一样。
某年,湖北荆州一带的一口古井里,有一只大乌龟修炼成精,变成了人形。不过,由于它从来没见过人间世界,所以,没过多久它便因为不适应而死了。在乌龟精死后,他的尸体随波逐流。奇怪的是,不论乌龟的尸体飘到哪里,哪里的水流都会改变方向,向西流淌。就这样,乌龟精的尸体一路向西,沿着长江一路经三峡、巴泸进入了岷江。
乌龟精的尸体漂泊到岷江之时,它突然复活了。复活后的乌龟精进入到了蜀国,拜访了望帝。对于面前的人类,乌龟精表现得非常友好,乌龟精自称鳖灵(还是乌龟精的意思),想要与望帝交朋友。鳖灵见望帝愁眉苦脸,长吁短叹,便问他:“陛下为什么如此发愁?”望帝很喜欢眼前的鳖灵,于是,就将心事全都告知。
原来,当时望帝正带着一群百姓开垦荒地,在烧荒时,一些龙蛇鬼怪失去了家园。它们不愿意将自己的土地让给人类,更不愿意离开生养他们的天府之国。为了对抗这些入侵者,妖怪们使用了法术,将川西一带的巨大石头全都召来,堆在了巫峡一带的山谷里,在山谷中搭建洞府住了下来。
妖怪们的行为不但让望帝的开荒政策受阻,山谷里的巨石还堵住了巫峡的河水。结果,巫峡的水流越来越湍急,水位也越来越高。当巫峡之水决口时,附近百姓的房屋和农田全部毁于一旦,还有不少无辜的百姓死在了水灾中。一夕之间,百姓辛苦开辟的家园重新变成泽国,人们生存的家园被大水吞没。
看着无数流离失所的人,望帝心痛不已。然而,人类怎能与妖怪的法术抗衡的?望帝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才茶饭不思。鳖灵听完了望帝的话后,对其说道:“我是水中的精灵,治水对我而言并不算什么难事。你有聪明才智,我有治水的本事,我们在一起一定能战胜那些妖魔鬼怪!”
望帝有了主心骨,大喜过望,立即拜鳖灵为丞相,委托他前往巫山治理水患,除掉那些威胁百姓的妖怪。鳖灵奉命召集了许多擅长治水的工匠,调集了全国的精兵,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巫峡。靠着鳖灵的法术,及蜀国的兵力,终于,将这些龙蛇全部讨伐,将作乱的魁首关在了上牢关中。
解决了龙蛇后,鳖灵又找到了施法的鬼怪,用了十天的时间将所有鬼怪全部抓住,将他们投入鬼门关。随后,鳖灵带领工匠开山凿石,将堵塞的河道全部疏通,并在山上开辟出峡谷,让水流能够顺利通过。我们今天在巫峡看到的九曲十八弯,据说,就是鳖灵带人开凿出来的。经过鳖灵及蜀国百姓的努力,终于将为祸多年的水患平定。
蜀水沿着七百里长的河道汹涌而去,再也不会危及到两岸的蜀国百姓。蜀国本就富饶,在解决了水患后发展得更快了,没过几年便成为了人间天堂。
在那个年代,并没有“父死子继”的概念,皇位的传承使用了“禅让制”,有才者得之。望帝是个宽仁的统治者,他见鳖灵为天下苍生做了这样的大好事,认为他的才能已经超越了自己。在望帝年事已高时,特地选了个良辰吉日,将皇位传给了鳖灵,自己则隐居深山成了一名修行者。
鳖灵修炼成人以来,受到了望帝的影响,所以,他也像望帝一样十分仁善。在继承了望帝的统治权后,鳖灵帝号“从帝”。从帝与望帝一样,带着蜀国的老百姓开垦良田、兴修水利,让本就富饶的天府之国更加强大。看到自己的继承人做的不错,望帝也放了心,专心在西山潜心修行,清心寡欲。
不过,鳖灵毕竟不是人类,他的骨子里有兽性。随着望帝离开身边已久,再没人能对他进行教化。所以,从帝逐渐变得居功自傲,开始遵从内心中的欲望。人到中年的从帝,不再听取属下的意见,对老百姓的生活也并不关注了。看着受人爱戴的好皇帝变成这样,蜀国的老百姓都很担忧。
从帝变了的消息传到西山,让望帝感觉十分忧愁,经常为此伤怀,三更半夜都睡不着觉。望帝知道,从帝并不是普通人,所以,他一直在考虑该如何将其导向正途。思来想去,望帝离开了西山,打算亲自拜访从帝,两个好朋友再促膝长谈一番,相信一定能让从帝找回初心。
望帝打算见从帝的消息被老百姓听说了,大家都希望从帝能听望帝的话,改邪归正。于是,大家跟在望帝的身后,打算在从帝的面前请愿。望帝的威望非常高,所以,跟随他一块请愿的百姓排成了一条长龙,众人摩肩接踵地挤向王宫,这可吓坏了从帝。从帝听说望帝带着成千上万人来找自己,认为望帝想带人推翻自己的统治抢走自己的王位。
从帝十分害怕,连忙让人把大门关紧,任由城外面如何喧嚣,就是不肯开城门。望帝在城门好言相劝了好久,却没能打消从帝的疑虑。最后,望帝在城门前哭了一阵,只能就此作罢,返回西山。虽说,没能亲自劝说这位老朋友,可是,望帝还是希望从帝能从良向善,将国家导向好的方向。所以,他冥思苦想,希望能找到一个进入王宫的办法。
思来想去,望帝决定变化成小鸟,这样才能混进城门,飞到守卫森严的皇宫,将黎民苍生的愿望全都告诉从帝。于是,望帝化身为杜鹃,从西山一路飞进了城里,翻越了高高的宫墙,总算是看到了在御花园中休憩的从帝。看到正在睡大觉的从帝,望帝飞到他旁边的楠木上,叽叽喳喳地叫道:
“民贵!民贵!”
在朦胧中,从帝听到了杜鹃的劝说。原本鳖灵就是善良的精灵,加上望帝的多年教化,所以,他的本性已经与人类非常相似了。只是他过惯了按部就班的生活,变得有些倦怠了而已。如今,看到变成杜鹃的望帝,他重拾初心,做回那个人见人爱的好皇帝。自此,从帝体恤民情,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不过,从这一天开始,再没人见过望帝了。
有人特地来到西山,想要寻找这位崇高的先帝,可望帝早已不知所踪。
实际上,望帝并不会什么法术,所以,他能变成杜鹃全靠宏愿(或许是因为,望帝本来就是杜鹃精灵,详见望帝的早年经历)。在变化过后,他就再也没法恢复原形了。好在望帝的志向高洁,只要能让从帝向善,哪怕永远没办法变回人形也在所不辞。
这则典故,便是“望帝春心托杜鹃”。
相传,望帝会来到每个不体恤民情的皇帝身边,告诉他们民贵的道理。可惜,望帝所处的年代人心质朴,后来的社会人心不古,已经没有几个皇帝能够像从帝一样听从他的教诲了。所以,望帝每天都要在那些昏庸帝王身边叫个不停,以至于,他的喉咙都叫破了,鲜血将嘴巴都染红了。
后人感慨于望帝为了远大理想奉献自己的精神,所以,时至今日四川地区都有这样的风俗,那就是不伤害杜鹃这种鸟儿,甚至将其奉为神灵。
近年来,有许多史学爱好者对“望帝春心托杜鹃”进行了别样的解读。他们认为,望帝在禅让之后,原本可以继续留在民间,他之所以隐居,是为了逃避某种命运。杜鹃啼血,更是说明他的心里有不为人知的冤屈。
在对这段神话进行重新梳理后,有人认为望帝禅让的历史是经过了篡改的,鳖灵的原型极有可能是敌国派来的奸细,或是一名图谋篡位的大野心家。他的到来,是为了从望帝手中获得天府之国的统治权。
从史料里我们能看到,古蜀虽然亡于秦,但早在鳖灵时期,该国就已经被楚国侵占了。故此,有人猜测“春心”所指代的是伤春、春恨。也就是说,望帝的皇位是被从帝夺走的。诚然,李商隐的诗句里,有许多忧国忧民,感怀身世的感情,但是,他引用“望帝春心托杜鹃”的目的应该比较单纯。
所以,对于这些无法溯源的传说,作为后来人的我们还是把它想象得更加美好吧。
参考资料:
【《锦瑟》、《蜀王望帝与“杜宇化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