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法官秦硕传承“帮教中司法”

2020-09-01新闻8

图① 身穿法袍的秦硕。

图② 秦硕(中)送别刚刑满释放的少年,嘱咐他日后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文/图 通讯员 王晓丹 宋小盟

在近几年的新闻头条中,时不时地会出现一些未成年人犯下极端恶性案件的报道。这些未成年人的行为一次次刷新着人们对“孩子”的认知底线,不少人觉得:“难道未成年就该轻判吗?能犯杀人、强奸这样的重罪,还有什么可姑息的?”

8年前,刚开始接触少年审判工作的秦硕,在翻看少年犯的判决书时,也曾这样疑问与不解。而如今,作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的副庭长,她心中的信念则是:不仅要把“在帮教中司法”这一历经几代少年法官呕心探索的少年审判海淀模式继续传承下去,还要让海淀模式继续创新发展。秦硕明白,作出一个判决很容易,可是能真正挽救一个迷途少年却并不简单。

2013年,海淀法院审理了广受社会关注的“李某等五人强奸案”,秦硕正是此案的审判长。虽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但她顶住压力、坚持依法审判,最终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虽然已有不少大案要案的审判经历傍身,但是,每当想起自己审理的第一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秦硕的心中总是不能平静。“那是一个有点另类的抢劫犯,还是市重点学校的学霸兼学生会主席,只因为高三学习压力大,跟母亲赌气拌了几句嘴,就冲进一所大学抢了别人200元钱,结果连校门都没出就被抓住了,而他抢劫的初衷,竟是要证明‘没有父母、不靠学习好,我也能活着’。”秦硕回忆,开庭的时候,这个男孩的态度很好,被害人在听说犯罪动因后也谅解了,还主动开导他;公诉人也认为他的人身危险性很低。

温暖的庭审现场触动了秦硕的心,她在想:“这样的孩子,要判三年以上的实刑吗?”

最终,法院对他宣告了缓刑。

抢劫犯判缓刑,这也许只会出现在少年法庭。

这是秦硕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对情与法融合办案的探索,事实证明,这次探索是有效的。“这个男孩一直表现得特别好,他会定期和我联系,聊聊他的生活,整个人也渐渐变得积极、阳光,现在已经出国留学了。”秦硕说,从这个案子起,她开始慢慢懂得少年审判的意义,不是单纯的惩罚,而是挽救成长。

为了帮教效果,秦硕有时还会请来心理咨询专家对未成年被告人开展心理鉴定和疏导,缓解涉诉未成年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同时通过专业人员的评估让法官更好地了解未成年人的偏差行为形成的真正原因。

在一起案件中,秦硕邀请公安大学的两位心理学专家,针对高某父母展开了一次“亲职教育”。所谓“亲职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如何为人父母的教育。这是在秦硕的带领下,海淀法院未审庭探索出的一项“全国首创”工作模式。法官会将刑事犯罪孩子的监护人聚集在一起,告诉他们怎么教孩子,怎么让孩子回归家庭,今后又该怎样保持亲子关系。

高某此前因在家故意纵火而被以放火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从高某被接回家的第二天起,一个名为“高某帮教小组”的微信群成立了。群聊成员包括秦硕、公诉人、社区矫正官、社区治安民警、社区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社工。这个联合帮教小组实时根据高某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相应的帮教对策。

“秦法官,感谢你为孩子做的一切,我真的没想到你们可以为一个孩子做这么多的事情。”高某的父亲由衷感叹。

秦硕为问题少年做的,并不仅限于在他们的量刑、服刑阶段。前不久,秦硕刚刚将一名刑满释放的少年送上回家的路。临走前,秦硕给小建买了一双新鞋:“小建,送你一双新鞋,重新开始新生活,抬起头走路。”

“每一个少年法官都是这样,我能做到哪个份上就做到哪个份上,能送你回家就送你回家,能伴你长大就伴你长大,只要你需要,我们随时都在。”这是秦硕作为少年法官的真实想法。

面对青春懵懂的少年犯时,秦硕会“心慈手软”;面对幼小无辜的未成年被害人时,秦硕会小心呵护;但在面对那些道貌岸然的“黑心者”时,秦硕绝不留情。因为她明白,性侵行为是对未成年人最黑暗的犯罪,身体上的损伤可以治愈,但心理上的阴影恐怕会伴随终生。

在法庭上,性侵未成年人的被告人身份经常会是孩子的“熟人”——教练、保安、摄影师,甚至老师、继父、表哥……2017年,秦硕审理了一起广受关注的“名师家教”性侵17岁学生案,她果断决定对被告人作出最高5年的“从业禁止”,即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假释之日起5年内禁止从事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教育工作。

在公开宣判后,秦硕建议报道此案的媒体对被告人不隐名不打码——“要让更多的人认识他,让他从此没有机会再对孩子下手!”

少年审判是海淀法院的一块“金字招牌”,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法院模范、“法官妈妈”尚秀云就是从这里走出、被社会熟知。当秦硕被任命为未审庭的负责人时,她明白,自己接过的,是一个千钧重担,亦是一份厚重的委托。

在秦硕的带领下,未审庭探索开创了“2+3+3”校园暴力预防机制,针对学校、家长、老师三类重点群体,采取家庭、学校、法院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措施防控校园暴力,取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首创“首审责任制”,建立法官与涉诉未成年人的“一对一”管理模式,实现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全方位保护。2019年,未审庭一举斩获“巾帼文明岗”和“青少年维权岗”两个国家级奖项,将海淀法院少年审判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秦硕的身份是多重的。除了是法官,她还是区妇联的兼职副主席,要为海淀区的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建言献策;她还是北大附中、中关村二小等多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负责在一个个青少年的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为什么她可以分身有术,将本职工作无限延伸?因为——“只要是对未成年人有利的事情,我们都要尝试。”

#未成年人#校园暴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