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扶贫廊道美 生态饭香甜丨大美中国·小康印记

2020-09-01新闻10

兴山县高桥乡大槽村89岁的陈德春老人在社会康养中心锻炼身体。近年来,该村不断完善村里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高桥乡大槽村,一条蜿蜒宽阔的公路在山间若隐若现,红墙黛瓦,如诗般的田园意境,让人宛若穿行在仙境。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对河喊得应,来回一天多,这是昔日大槽村的真实写照。当年交通落后、产业零散,全村185户514人有150户378人是贫困人口。近年来,随着大槽生态旅游扶贫廊道建成,带动盘活了乡村旅游,槽舂山房、蓝莓部落、贺龙战壕等成为热门景点,蓝莓采摘、红色文化、乡村民宿特色鲜明。

如今,大槽村已发展9家民宿和13家农家乐,探索出“民宿+特产+旅游”模式,带动村民参与旅游商品和农产品销售的农户达102户,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2019年大槽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4997元。

兴山县委书记汪小波告诉记者,当地以建设生态旅游扶贫廊道为抓手,从单点扶贫到一线串珠,将乡村旅游和后备箱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探索出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兴山经验”。昔日穷村换新颜,村民在生态文化旅游的路上,越走越亮堂。

通往大槽村的生态旅游扶贫廊道,解决了两镇三村800多贫困人口出行难,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兴发集团兴山县刘草坡化工园区,来自大槽村的村民郑洪正在装载四羟甲基硫酸磷产品。兴山县培育成长起来的兴发集团现已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吸纳当地就业人数超万人。

游客在红色文化纪念馆参观。当地依托特色民宿建起红色文化纪念馆,以乡土文化、红色文化为魂,做足“农文旅”融合文章。

大槽村村民杨列兵(左三)开办的农家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光顾。依靠政策扶持,昔日的贫困户如今已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大槽村“槽舂山房”民宿,游客在品茶。近年来,大槽村民宿和农家乐快速发展,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摇钱树”。

由经济日报社举办的

2020年《大美中国?小康印记》

主题摄影征集活动

正在火热征集中!

征稿启事见下图↓↓

来源:经济日报

#扶贫#农家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