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东方快评丨150米盲道“十八弯” 莫让盲道成盲人陷阱

2020-09-01新闻6

8月26日,内蒙古赤峰市民在一处新修路段上,发现一段约150米的盲道为避开新移植的树木,被铺设成直角多弯,市民感叹这样的设计只会给盲人增添麻烦。当地残联呼吁,施工方应多考虑盲人的实际需求。(8月31日北晚新视觉)

盲道设计成这样,还不如不设,这样设计反而增加了盲人走路的危险度,设计者和验收者可谓眼不盲心盲。150米盲道被改成十八弯,折射出盲道上的不文明乱象。正应了老百姓的那句话:盲道上除了盲人啥都有。

据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约2.3亿人,残疾人8500多万人,盲人数1730万人。无障碍环境是为了消除差别,而不是固化差别,它是残疾人消除内心自卑与沮丧、勇敢融入社会的台阶。一座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完善与维护程度,反映出其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怀程度,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温度和魅力,体现着其现代化文明水平。建设无障碍设施只是前提,能保证其正常使用才是关键。现在很多路段的盲道似乎成为了“装饰砖”,特别是商铺前或是商圈内的盲道几乎成为机动车、电动车、自行车的专属车位。于是,盲道成了“忙道”。

遗憾的是,一些跟帖的网友表示,现在城市的公共场所基本见不到盲人,所以设计建设盲道的人放松了要求。这是个奇怪的逻辑,见不到盲人的原因,是因为一些盲道成了盲人的陷阱,没有哪一个盲人敢去试错。他们只能尽可能不到公共场所,即使按摩诊所的盲人上下班,也只好雇人雇车为自己服务。其实,经常出国旅游的人,大概都能看到各个国家街头的盲人,不是人家盲人太多,而是我们的盲人不敢出来。2019年7月9日晚,北京截瘫者之家创办人文军回酒店路上,因无障碍路口被私家车占用,他不得不另寻他路,但不幸开着轮椅车头掉进了停车场的坑里,当时停车场没有任何的警戒标识。直到他被保安发现,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7年中消协和中国残联联合发布的《2017年百城无障碍设施调查体验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无障碍设施整体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影响无障碍设施实际功能的发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建轻管,无障碍环境仍有较多欠账。我们都知道,就像消防设施应该有消防验收一样,无障碍设施应该向残联报备,残联参与验收。像这个150米盲道被改成十八弯,真的能通过残联验收吗?

“有爱无障”,方得始终。这就要先让法律无障碍。《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无障碍环境作了规定,而2012年国务院发布实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管理与法律责任等环节,也对无障碍环境作了详细规定。但是这些法规倡议性多于强制性。新华社曾有报道说,2012年全国共出台了438部省、地市、县级无障碍建设与管理法规、规章,但400多部法规却管不好无障碍设施。所以,需要完善相关法规,实现有效的惩处。

这就要落实无障碍设施的管理责任主体。和很多事情一样,无障碍设施往往九龙治水,多头管理。都在管,都管不好。这就需要像“河长制”一样,落实一个明确的责任主体,比如,确定政府部门由一位领导担任“路长”,无障碍设施出现问题,首先由“路长”负责,以此倒逼“路长”有效协调管理,促使部门合作,信息共享。而有条件的城市,像上海那样,可以通过街头智慧系统随时发现无障碍设施有什么问题,立即通知附近的城管现场处理。

这就需全社会参与无障碍建设。政府部门要在全社会提升无障碍人文关怀的理念,传播无障碍文化,让社会能够以包容的心态,为残疾人消除更多障碍。确保到2035年,覆盖全面、无缝衔接、安全舒适的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服务环境持续改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能够充分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出行需要。

目前,赤峰相关单位收到市民反馈后作出回应:逐步改,很快就会处理。8月28日,这条盲道开始整改,31日盲道已变成了直线。这样的态度值得肯定,但更要举一反三,来一次全市大检查,不要再次出现这样的奇葩。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