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改革先锋」张志军:在模式和技术创新中走出小麦产业升华之路

2020-09-01新闻12

吃馒头也能吃出降血糖、降血脂的功效。2020年4月2日,山东省药学科学院针对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的新产品“中裕小麦膳食纤维粉”发布了《食品原料功能评价报告》。《报告》表明,中裕麦香高纤粉降血糖、降血脂辅助作用明显。

“从小麦麸皮中成功提取高品质小麦膳食纤维,对小麦麸皮进行高值化综合利用,作为山东省2019年度重大研发计划的重要成果之一,在全国具有首创意义。”时隔数月,谈到新产品,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军依旧带着浓浓的兴奋与激动之情。他说:“这款新产品,不仅为全国数亿‘三高’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饮食选择,而且也让小麦麸皮变废为宝,大幅度提升了小麦的产品附加值,从长远来看,这是惠及广大麦农的大好事。”

一款新产品,一头连着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一头连着广大麦农的收益。这让张志军不能不激动。自2005年担任公司总经理以来,张志军大刀阔斧,锐意革新,将公司经营从“围着面粉转”跳跃式调整为“围着粮食产业的两端转——服务粮农、满足消费”,开始探索链式发展的小麦产业之路。此后,仅仅十余年的时间,张志军以优质麦种植为源头,以模式和技术创新为发力点,“种”出了一条国内最长、最完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绿色循环麦业全产业链。

“种”出健康食品高品质

张志军常说:“我是一个农民。”按理说,张志军是食品加工领域的一位企业家,但他偏偏将自己定位为种地人。他说:“食品企业的责任是为消费者生产专业、优质、安全的食品,这涉及到生产体系、管理体系的方方面面,但最重要的还是原粮。如果地种不好,没有好的原粮,食品企业永远也不会是高品质企业。”

基于这种认知,张志军像打理自家“后院”一样精心管理和建设企业的小麦种植基地。一方面,为调动农民种植优质麦的积极性,对基地合作农户提供“免费供种、免费播种、免费收割,比市场价加价10%—15%收购”的“三免一加”优惠政策,真正做到让利于农。另一方面,对基地严格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的“五统一”管理,大力推动小麦种植标准化。企业出资购进国际一流的先进设备,为基地农户提供耕地、播种、施肥、喷药、收割等多环节服务。组建专业的农艺技术团队,利用现场指导、短信通知、微信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农户进行统一指导,使农户真正做到了生产“明白粮”“放心粮”“舒心粮”。

不仅如此,张志军还在小麦的产前与产后两个环节上下大功夫,为基地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产前环节中,张志军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组建了自己的育种科研团队,除了在滨州当地建设了良种研发基地,还在海南建立了“南繁基地”,大力推动“种子工程”。同时还建设了6.5万亩的良种繁育基地和滨州唯一的麦种加工厂,自行繁育、加工、精选优质麦种,发放给种植户。在产后环节中,张志军建设了自己的仓储物流体系,在种植基地周边建立了260多个粮食收购仓储点,对基地农户,就近收购、存储,有效解决了农户卖粮问题。

“连”出种植消费零距离

丰产不丰收,一直是困扰农民的大问题。对此,张志军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粮食产业是一个从种子研发到种植,再到收储加工、食品制造、餐饮与消费的全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越靠近消费终端,利润就会越高。然而,在传统粮食产业发展模式中,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是间断的、割裂的,种子研发掌握在科研机构手中,种植分散掌握在广大农民手中,粮食加工掌握在众多企业手中,市场消费掌握在餐饮、商超等服务业手中。这种间断与割裂,也使粮食种植与食品消费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距离,终端利润被各个独立的环节层层剥离。

面对这种现状,张志军要做的就是打破传统,创造一种新的产业模式,最大限度缩短种植与消费两个环节之间的距离。功夫不负有心人,时至今日,一条以种子研发、优质麦订单种植为源头,以小麦初加工、深加工、食品加工为主体,以餐饮、商超为终端,以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绿色生态养殖为两翼的完整的农牧结合绿色循环全产业链最终呈现在了张志军的面前。依托这一产业链,张志军成功实现了“农户——企业——消费者”的粮食产业的最短流程,将种植与消费零距离地连接在了一起。

“从土地中来到土地中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这是张志军对这一产业链的通俗描述。

小麦进入这一产业链,先以占比20%—30%的麦料精华部分,加工成功能各异的优质面粉,无需任何添加剂,面粉就足够白、足够香;优质面粉再通过食品加工,生产面条、速冻食品、烘焙食品,进入餐饮、商超等消费终端;剩余的近80%的麦料进入深加工环节,生产小麦蛋白粉、医用酒精、食用酒精、消毒酒精;深加工产生的废料则转变为液态蛋白资料,通过管道输送到养殖基地,生产有机猪肉;养殖产生的粪污进入沼气池,生产生物天然气,转化为热能、电能,供应加工环节;而沼渣和沼液则加工成有机肥进行还田处理。此外,从餐饮、商超等消费终端环节中获取的高附加值,通过种植环节的“五统一”管理服务和“三免一加”优惠措施,快速回补到农民手中,提高农民种粮收入。

“创”出农民增收新方式

“赚钱凭良心”,是张志军自我定位的企业经营理念,乍一看来似乎很土,却饱含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耕者牟利,为食者造福,这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张志军始终将食品安全和农民增收放置在内心的首要位置。

他总结说:“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换方式’,变分散种植为适度规模种植,变传统耕作为现代化机械耕作,变农民单独面对市场为‘小麦种植综合体’合力面对市场。这样才能从产量、质量、竞争力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农民增收。”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张志军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大力创新。

在种植方式方面,张志军将良种研发、基地建设、“五统一”管理、“三免一加”政策、高标准仓储、现代化机械推广应用、有机肥还田等等众多措施全部指向了促农增收。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建设和“五统一”管理,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通过耕地质量改造,发展绿色有机农业;通过良种研发繁育以及订单种植、成立农业合作社,推动优质小麦产业化;通过推广应用智能机械和现代农业技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促进农民转型就业。

在技术研发方面,张志军逐步创建了农业农村部小麦加工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小麦加工专业分中心等科研平台,引进了国家粮储局科学研究院谭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张晖教授团队两支世界领先的小麦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研发团队,致力于提升小麦及其衍生产品的附加值。十多年来,在众多科研成果的支撑下,中裕实现了五次“变废为宝”,即利用面粉生产余料生产小麦蛋白粉、利用小麦蛋白粉生产余料加工酒精、利用酒糟生产液态饲料发展自动化养殖、利用养殖粪污生产沼气启动新能源产业、利用小麦麸皮提取高品质膳食纤维发展功能化食品。这五次“变废为宝”,不但直接延伸和完善了中裕的小麦产业链,更使中裕能在市场中获取足够高的产品附加值,从而为回补农业、农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张志军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战略合作,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同时与浪潮集团合作建立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最大限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据了解,在中裕的优质麦订单基地中,一个人管理数十亩、上百亩麦田是寻常事,而在中裕直营的麦种繁育基地和生态养殖产业园中,更是实现了“小麦,一人管千亩;生猪,三人养万头”的奇迹。

一系列系统化的措施最终直接带动35万名“订单农民”的家庭增收。据统计,中裕优质麦种的增产效益,以及免费供种、免费播种、免费收割、加价收购的“三免一加”优惠政策,可使农户每亩小麦每年增加340元。同时,企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直接带动2000多名农民转型就业,同时每年带动季节性用工3000人次,每年实现农民增收约1.1亿元以上。此外,张志军还大力开展“造血扶贫”工作,带动形成了100个专业种植村、10个专业养殖村,带动每个贫困村年增收50多万元。综合计算,企业的200万亩优质小麦种植基地,能带动30余万名“订单农户”每年共计实现增收5.1亿元。

#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