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继昨天开幕的“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之后,9月10日,又一个重磅展览《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将在故宫午门开展。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紫禁城宫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紫禁城宫殿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在600年的传承中,汇集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这里是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实物例证,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大成之城”。
此次展览展出了诸多精品文物,其中不少为首次展出,每一件都经过了策展团队的精心挑选。
比如,《徐显卿宦迹图册》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徐显卿作为一位明代翰林官员的成长历程和仕宦生涯。本次展览展出了图册中的两页,观众可形象地看到距今400多年前,也就是明代中晚期紫禁城午门及太和殿广场的真实情景,还能像福尔摩斯一样从中发现紫禁城建筑在明清两代变迁的蛛丝马迹。
紫禁城里的著名“小兽”,也从屋脊上“搬到”了展厅里。这套小兽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时的原件,每件小兽都有美好的象征寓意,尤其是最后一件——行什,只在太和殿出现,是个孤例,也是太和殿建筑无上等级的体现。
在表现形式上,展览还引入“当事人”的视角,从他们的日记、回忆录和文章中寻找材料,用鲜活的第一视角经验作为文献的补充。
比如,在讲溥仪出宫这件事时,就用到了逊帝溥仪、内务府大臣绍英和当时执行《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的李石曾三个人对事件的回忆,给观众提供了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除了展品,时间演变的概念也被融合到了展厅设计中,把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这些变化又永远不变的影像展现给观众,这个构想贯穿了整个展厅的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