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不是一日建成,金字塔也需要精工细作,才能举世震惊。从最初的工商银行子公司,1988年创立的中国平安,经过32年的发展,和海尔一样拥有自己的商学院,一流的储备人才,并且同时在深圳、上海设立总部,一个公司两个总部,这在中国绝无仅有,全球范围内都很少见。
2019年平安财报显示,全年营收1550亿美元,利润188亿美元,资产估计为12186亿美元,市值达到187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均超万亿的巨型商业帝国,在全球位列第7位,蝉联全球多元保险业第一,占据全球金融企业第6位,在所有中国入围企业中,平安排名第4位。
只要提及平安,人们的认知或许就是保险,但事实上,今天的平安已经更名为中国平安科技,而保险仅仅是其中一个版块而已。平安科技、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医保科技、金融壹账通都是平安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平安普惠、平安银行、平安健康险,也在福布斯2000强榜单中,实力强劲。
多年的沉淀和研发,中国平安早已不是那个单纯靠保险盈利的企业,甚至它的业务已经覆盖到整个金融业和其他医疗、科技产业,难怪网民现在都纷纷发表热议,说看谁不顺眼,就带他去爬山,这句出自网络热剧《隐秘的角落》的台词,原本是"带你去爬山啊",然后借机把看不顺眼的人推下山,因为有平安保险,可以获得一大笔赔偿,所以这个梗越传越火。想要教训一个人,带他去爬山,然后可能就是有去无回,最后平安保险出马,一切尽在掌握中。
现在,连"一起爬山吗"表情包都遍布各个社交工具,和这句话相关的手机壳都在热卖,可见"爬山"有多热,平安保险有多强大。
不过,随着最近中国平安的创始人马明哲卸任,姚波接任平安联席CEO,平安寿险的改革,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到了时代的十字路口。
32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平安品牌价值不断创新高,而且在全球屡居高位,业绩保持稳定增长,实力也一再刷新业界,中国平安靠的仅仅是保险吗?显然不是,以保险起家,只不过是人们对平安的传统认知,但实际上,平安的产品和渠道,早已到了一种令人恐怖的地步。
根据全球最大的传播服务集团WPP发起的一项综合评估,来自33个国家、3909家金融企业的对比中,中国有48家企业名列榜单,而平安排名第36位,以子公司众多、涉及领域广泛,而力压紧随其后的阿里巴巴。平安几乎可以看做是中国过去、现在、未来的寿险风向标,也可以算作是医疗科技、综合金融产品体系的代表,最专业的市场运营、最资深的管理团队、最优秀的素质团队,平安都实至名归。
多年前网民们热议的"三马同槽",随着马云、马明哲的先后退居二线,而映射出时代的巨变或许已在眼前,最初创业的平安团队大多为老一代的资深"传统"代表,而新的改革风向,开始更多的聚焦在未来的科技革新中。市场与代理人的核心业务,也在平安好医生、陆金所等科技事业群上展露,每年营收1%的研发经费,过去10年科研投入每年70亿美元,而未来10年每年150亿美元的投入,都彰显出平安一骑绝尘的雄心,厚积薄发的韧劲。
财富如此惊人的一个大集团、大公司,尚且不断进步、不断求变,那些尚在探索、拼搏的"我辈中人",又该如何实现自我的价值?
2020年全球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许多行业举步维艰,但在全球范围内的保险行业却更加倍受青睐,因为很多人开始意识到"未雨绸缪"的必要性。但平安的估值并没有因此而攀升,价值规律并没有推动平安股价上扬,利润也没有获得突破性增长。在平安的两大主要业务板块中,2020年第一季度运营利润同比增长5.3%,增加了359亿元的利润,寿险和健康险大幅增长23%,获得245.56亿元的利润提升。这只能说是一个稳定的数据,符合2015年改革预想的目标范围,并不见得有多惊喜。
在平安寿险发展已经达到顶峰的情况下,金融领域的突破,显然更值得期待,但在科技方面的拓展和升级,是注重人为改造,还是重新定位客户需求、产品导向,以金融、服务、科技的结合来深入强化,值得平安的继任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