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特
预报时效从上世纪 80 年代的 2 天发展到如今的 10 天,预报产品从一天一次天气预报到现在的无缝衔接全链条滚动更新服务,从简单的天气要素分析到到目前的丰富、精细及智能一体化业务运行平台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年以来,整个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 年的风起云涌中,深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也随之日新月异 , 向精细化、智能化和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率先在国内推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1993 年两场连续大暴雨给深圳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第二年,深圳市人民政府以政府令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防洪防风规定》第 27 号令,首次以政府规章的形式确定了以城市防灾为主要目的暴雨、台风预警信号。这比广东省其他地区早了 8 年,比全国早了 13 年。
1994 年 7 月 22 日第一条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在深圳电视台刊播
2007 年 7 月,深圳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推出精细至街道的气象灾害分区预警,预警信号由原来的全市统一发布一种信号,变成按照灾害性天气严重程度分区分街道进行分级发布。2013 年推出了台风预警信号预发布服务,对涉及停课、停工的台风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提前 2 小时告知,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许。
此后,深圳又在全国首创气象灾害分区预警实现自动化,大大提高预警信号发布效率,并降低预警信号的漏报率和空报率,加大预警信号发布的提前量,精细化预警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真正成为全社会启动防御气象灾害的"发令枪"和"消息树"。
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提升到 100%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时效是气象领域重点攻关的一个难题,为了提高时效,近年来,深圳气象不断提升信息传输速率和覆盖面,以"互联网 + "和大数据理念重构预警短信发布系统,实现 1 个半小时内即可覆盖包括漫游用户在内的 2200 万用户,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也从 2012 年的 80%,提升到如今的 100%。
2018 年台风"山竹"期间,深圳气象整合的 13 个平台累计服务市民达 5 亿人次,有效承受高峰期 415 万 /10 分钟的高并发访问,实现万人在线,千人并发的服务。
台风"山竹"保障服务
如今,对市民来说,在台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来临时,收到来自深圳市气象局的预警预报消息,已习以为常。
为避免信息泛滥,节约政府资源,深圳气象还通过对重点风险区手机用户信息的实时动态分析,针对全市 15 个预设的气象高风险区和人口密集区进行定向发布和预警自动触发,从真正意义上,让气象信息实现精准、快速传播。
精细预报实现一网格全面覆盖
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深圳气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依托深圳南方强天气重点实验室,构建了天气自动追踪、分级提示、人机交互、快速制作和气候预测评估的天气气候一体化平台,形成陆海一体的精细化气象预警预报体系,面向市民提供长期气候预测 - 中期逐日预报 - 短期逐 6 小时预报 -24 小时逐时网格预报 - 临近灾害预警无缝衔接的全链条滚动更新服务。
构筑精细化预报服务核心技术体系
其中,短时临近预报决策系统、逐时同化预报系统、雷暴尺度集合预报系统作为智能预报业务平台的"三剑客",有力支撑着深圳精准化天气预警预报业务。
经过 40 年的不断完善发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深圳气象服务量倍增,服务效益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科技和服务创新成果突出,气象人才不断涌现,各项重大天气预警预报服务保障工作的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
(作者:读特记者 林涛 李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