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游览苏州博物馆,我看到的不是文物,而是一段段辉煌的历史

2020-09-01新闻10

原标题:游览苏州博物馆,我看到的不是文物,而是一段段辉煌的历史

“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亲自操刀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贝聿铭祖籍便是江苏苏州,乃苏州望族之后。所以在设计方面,贝聿铭赋予了苏州博物馆更多的当地特色。不仅有古代苏式建筑特色,还能看出现代建筑风格,也不乏山水园林。三位一体,让苏州博物馆一度成为了“网红”打卡圣地 。

如果你在游览苏州之时,吴侬软语的苏州话,太湖烟波的苏州景,还不足以满足你对姑苏文化的所有想象。那么走进苏州博物馆,踱步至展览区。一件件文物裹挟着穿越前年的故事扑面而来,浓郁的历史厚重感自觉涌上心头。

七宝连缀,云霞翻飞

据传在1978年,三个顽童登上瑞光古塔掏鸟蛋,在宝塔的第三层意外发现了一个封存已久的宝藏。其中一件便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珠舍利宝幢。

玉髓、蜜蜡 、砗磲、珍珠、珊瑚、金、银,在佛教中并称为“七宝”,而真珠舍利宝幢正是由这七宝连缀而成。其分为须弥座、佛宫、以及塔刹三个部分。上图展示的是须弥海山上升起的祥云,形态夸张的“四大天王”、阿娜多姿的“四天女”耸立其上,逼真的神态大有呼之欲出之感。

造型优美,选材名贵,这便是真珠舍利宝幢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然而将镜头放大,便可以发现其另外一个优点——工艺精巧。真珠舍利宝幢结合木雕、描金、玉雕、穿珠等专业技术为一体,据悉其上共有珍珠四万余颗,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从这一件文物可以领略到北宋时期苏州能工巧匠的工艺技术,以及工艺美术达到的繁荣程度。

坚实细密,巧夺天工

相比于竹、木,象牙有着更为精密、坚韧的特点,成为了名贵的手工艺材料。在过去,象牙雕亦是文人墨客的所爱,是斯文气质的载体。

从图片可以看出,这件牙雕船中至少有七个人物,且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不同的身份,由此也有了不同的动作与神态,十分逼真。船体也层次分明,尽显华美精致。可想而知,匠人为这件作品注入了多少心血。而vivo X50 Pro+依靠超强的解析力,完美地将这件艺术品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即便是经过变焦放大,各处细节也清晰可见。

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在明朝时期,好的玉器都被进贡到了北京,但是要论雕刻手艺,首屈一指的还是苏州。

整块和田玉雕刻而成的船形摆件,融合了阴刻、阳雕、透雕、圆雕等多种雕刻技法,技艺之精湛令人赞叹。不仅船体刻画得栩栩如生,船上面对而坐的两个人物也惟妙惟肖。放大来看,甚至能够看清人物的肢体动作与脸上的神情。看到的是精美的玉雕摆件,而感受到的,却是扑面而来的风土人情。

动静之间,形神结合

“嘻!技亦灵怪矣哉!”

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在《核舟记》一文中,详细描写了微雕工艺品——“核舟”的精巧构思、逼真形象,并发出这样的感叹。而在苏州,核雕同样是一门出众的技艺。

与上述几件器物不同,这件由橄榄核雕刻成的猴子更像是一件装饰品。从艺术品的角度来看,这件核雕猴造型秀丽、线条流畅,细节之处也展现得恰到好处;从单纯观赏的角度来看,核雕猴神态逼真,似静似动,动静结合之间,我们看到了形与神的完美结合。

结语

在苏州博物馆中踱步,仿佛穿梭在历史的游廊,千年的历史沉淀犹如朱漆斑驳的壁画般在眼前浮现。每件藏品都是一段辉煌的历史,一代工匠的智慧与技巧,无不令人眼前一亮,流连忘返。

旅途归来,我用vivo X50 Pro+拍下的这组照片成为了我在朋友圈炫耀的资本。一件件似在眼前的历史文物正向我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提醒我们时刻不忘中国人民民族性和人文内涵。

#文物收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