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南明一大将骄纵自大,打压队友,葬送复国希望

2020-08-31新闻12

提起南明,人们往往唏嘘一番,不为别的,因为南明存在时间太短,只有区区十余年,就消失在历史风烟之中。

这十余年的南明史,多达十多位皇帝,乱花渐欲迷人眼,其中弘光、隆武、永历三朝,堪堪一提,真的伤不起,忆不得。

最为悲凄,最让人难忘的,应该是最后的永历朝廷。

1662年4月15日,永历帝朱由榔与儿子朱慈煊被吴三桂绞杀在昆明,标志着南明政权寿终正寝,尽管后面有人抗清,且有南明王爷做背景,但流水落花春去也,无济于事。

南明政权有没有机会击败清廷?应该是有的,如果南明内部团结一心,不但能收复失地,而且能延续明祚。

如果这样,大明政权还能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且对中华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好可惜啊,南明本来有过几把好牌,但都打成了烂牌。

众所周知,明朝之所以覆亡,其腐败的官僚体制是主要原因。无休止的内耗,终于使大明朝轰然倒地,一蹶不振。

而南明小朝廷并没有克服明朝腐败的官僚体制,在不少地方演绎得更厉害,不亡才怪。

在南明史里,有一个叫孙可望的人物,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由于孙可望降清,导致南明对清廷毫无秘密可言,因为孙可望叛卖了南明的核心军政机密,使清军有的放矢,进兵西南,灭了南明。

孙可望何许人也?为何有这么大的能量?

孙可望(?-1660年),原名孙可旺,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大西政权主要将领、南明永历时期权臣,陕西延长县(或作米脂县)人。公元1630年(明崇祯三年),张献忠在陕北起义,孙可望参加义军,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改姓张。孙可望能征惯战,颇受张献忠器重,为张献忠四个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中之长子。

公元1647年1月2日,张献忠在川北凤凰山被清军袭击而亡,孙可望与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南下攻占云贵一带,坚持抗清。后改投永历政权,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

孙可望本不想和南明联合,但拗不过李定国、刘文秀等大将的一再坚持,勉强和南明粘在一块。在孙可望心里,想等时机成熟,把南明甩开,称王称霸,缺少大局观,过分迷信武力,典型的军阀作风。

四王之一的艾能奇在1647年2月阵亡,孙可望趁机大权独揽,引起李定国、刘文秀等人的不满。这暗藏的矛盾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军政发展。

公元1651年4月,孙可望遣冯双礼率步骑兵数万、战象十余只,进攻湖南,占领沅州,攻打辰州,与清沈永忠部激战,僵持不下。

一年后,李定国率部由贵州进入湖南,与冯双礼合兵一处,攻占了湖南大部分州县,天下震动。

李定国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两蹶名王,声望盖过了孙可望。

孙可望这人相当聪明,治理内政是一把好手,但他嫉妒心太重,认为李定国抢了他的风头,遂萌生除李之念。

公元1653年,孙可望遣人召李定国到沅州议事,想趁机除去李定国。

李定国为人机警,一直提防着孙可望,早在孙可望内部安插线人,很快知道了孙可望的阴谋,加上刘文秀之子也来报信,遂退回广西。此后,孙李矛盾进一步加剧。

还没端掉清廷,孙可望就要卸磨杀驴,大局观太差了。

公元1654年,李定国率部进攻广东新会受阻,请孙可望发兵相助,孙可望不但不派兵支援,还燔毁李定国部所过之地粮草,绝李定国部归路。与此同时,派兵马阻拦李定国部回贵州,你们就在外面漂吧,用心歹毒。

由于孙可望倒行逆施,永历帝对孙可望彻底死心,派人向李定国求援,要求李定国回军护驾。

孙可望炮制"十八先生之狱",杀死了吴贞毓等18名南明大臣,此举无异于釜底抽薪,间接导致南明复国无望。你把精英人物杀了,谁来辅佐君王啊。

孙可望一条道走到黑,越玩越离谱,竟然带兵攻打李定国部,把自己推向万劫不复之境。

公元1657年8月,孙可望从贵阳出动十万精兵,杀向云南,欲一举消灭李定国部。

此时李定国部只有三万余人,且先前经过多次恶战,疲惫不堪。

公道自在人心,自恃兵精粮足的孙可望做梦也没想到,双方军队刚刚接触,孙部大将白文选、马唯兴等人阵前倒戈,转而帮助李定国,攻打孙部。

这一战,孙可望大败亏输,只带着数十人逃离战场,名声扫地。

孙可望打不过李定国,竟然跑到长沙,向清廷投降!出卖南明军政机密,猪狗不如!

历史是公正的,叛徒是没有好下场的。后来清军消灭了南明主力,孙可望不再有利用价值,被清廷无情抛弃,爵禄一再削减。

公元1660年,孙可望离奇死亡。当时不少人认为孙可望在一次出猎时,被清兵射杀。

公元1771年6月,清廷决定:"孙可望子孙所有世职,嗣后不必承袭。" 就这样,孙可望家族退出了历史舞台,消失得无影无踪。

#明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