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江西临川: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合适的“饭碗”

2020-08-31新闻6

“真没有想到,咱们家门口有这么好的企业,不仅环境好,而且工资也不低。”8月30日上午,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高新科技产业园的江西英特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贫困户刘忠民在忙着生产电子产品。说起这份工作,刘忠民特别感激区人社部门。

刘忠民今年48岁,是鹏田乡陈坊村的精准扶贫户。他常年患病,干不了重活。由于没有什么收入,加上经常看病吃药,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今年,刘忠民很想找一份工作,赚点钱,改善一下生活。就在这个时候,区人社局组织人员到村里送岗位。工作人员根据刘忠民的身体状况,为他选择了两家企业,并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在听完介绍后,刘忠民表示非常乐意到其中一家电子企业上班。

区人社局不仅推出“送岗上门”,而且还多方协调,采取“送人进企”的服务举措,让贫困户顺利就业。通过上户走访,鹏田乡陈坊村共有8名村民有了就业意向。工作人员和乡村干部一起,请来就业“专车”,直接送他们到企业实地参观、签约。“政府部门的服务确实太周到了,我一定会好好工作。”刘忠民在参观了江西英特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后,马上就和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截止目前,该区共有160名贫困户在园区实现了就业,月平均工资在2000元以上。

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为贫困户找到“饭碗”,不断增加他们的收入,区人社局充分发挥自身行业优势,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意愿,采取 “内外兼顾”的方式,为贫困户量身定制“饭碗”。一方面,区人社局大力引导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一方面做好劳务输出。截止目前,该区已经有1600余贫困户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贫困户大多身体不好,有许多肢体残疾,出远门不方便。针对这些贫困户,该区大力创办“扶贫车间”,把“工厂”搬到贫困户家门口,让他们足不出村轻松就业。

“真没有想到,像我这样的人还能够找到事情做,而且就在村里,非常方便。”说起现在的工作,展坪镇占坊村民谢庆元非常开心。

谢庆元是占坊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49岁。由于患小儿麻痹症,造成双脚残疾,不能从事强体力劳动,生活十分困难。展坪镇扶贫办和就业办在了解了他的就业需求后,介绍他到扶贫车间上班。“早晨送完小孩来上班,一天7个小时,一个月有800多元,确实不错。”谢庆元一边加工伞,一边说道。

为解决贫困群众就业,增加收入,如期实现脱贫,展坪镇将老街坪村委会旁的450平方米的旧仓库进行出租,引进清丽伞厂建成扶贫车间。该车间采取灵活就业的模式,设立计件奖、超产奖和考勤奖,以此来激励贫困户。今年以来,该区利用村里的废旧服务、仓库和厂房共建设“扶贫车间”100余个,解决就业1200余人。

在做好贫困户本地就业的同时,区人社局全力做好劳务输出。通过“点对点”“专车输送”等形式,把返乡贫困群众有序、安全输送到外地企业务工。同时,安排专项资金,对外出就业的贫困群众给予交通补贴与生活费补助。秋溪镇东溪村贫困户章天明怎么也没有想到,为了帮助他实现到上海务工的想法,镇政府居然请来大巴,免费送到上海上班。和章天明一样,全区200多名贫困户享受了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免费接送待遇。(章晋辉摄影)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就业#扶贫车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