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今年全省工会筹集5000万元助学金,资助约1.6万名学子

2020-08-31新闻13

给受助学子颁发证书

楚天都市报8月31日讯(记者周萍英 通讯员谢文哲、杨健)“希望同学们勤学上进,走好求学之路;向上向善,走好成才之路;怀揣梦想,走好圆梦之路。”8月31日,湖北省总工会举行湖北工会2020年“抗疫有我·与爱同行”金秋助学座谈会。会上,省总工会向50名受资助学生代表颁发助学证书,并向重点资助企业下拨助学金。

据悉,今年全省工会助学资金预计安排5000多万元,预计实名制助学人数超过1.6万人。

助学金的标准一般是中学生3000元,大学生5000元,全国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子女助学金标准更高。助学金将通过银行卡直达同学们的账户。

座谈会现场

“金秋助学活动让我不再为上不起大学而忧虑,让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爱心,我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将来报效国家、感恩社会。”受助大学生小梓(化名)表达了真挚的感激之情。

小梓来自青山区改制企业的一个普通职工家庭,父亲是一名工人,母亲身体不好,长期待业在家。2016年,小梓以高考644分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大学的开销对他们本不宽裕的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青山区总工会在了解到他们家的情况后,对他进行了点对点的帮扶。

据悉,近三年来,全省工会系统共筹集助学资金1.5 亿多元,资助近6万名困难学子圆了上学梦。

抗疫榜样也曾历经苦难

8月31日下午活动现场,邀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抗疫一线工作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护理组组长陈春丽,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两山”医院建设参与者、中国电信湖北传输局工程师郑成林等先模人物为受助学生做抗疫事迹报告,讲述抗疫中的感人故事,鼓励学生正视困难战胜困难。

陈春丽:小时候每天水缸挑满再上学 去年回家还在太阳下摆摊

“物质上的困难都不叫困难,这份生活磨砺更能激励我前行”。作为抗疫一线工作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护理组组长陈春丽在会上回忆了自己难忘的童年。

陈春丽来自恩施小县城来凤,因为外婆独自在山里生活,父母又照顾不过来。于是,她小小年纪便被父母委以重任——照顾外婆。

才上小学一年级,她每天去上学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将水缸挑满,足够外婆一天生活所需。那时候,人没扁担高,她得从井里打好水再踉跄地一步步挪回家。挑完水,她还要再步行一个小时山路去上学。

小学二年级开始,陈春丽除了照顾外婆,还要自己挣学费。早上5点起床,将地里种的菜提到县城去卖,到县城要走两个小时路,必须赶早,要不然就不好卖了。大太阳下,她走街串村卖过瓜子、冰棍换学费和生活费。

就在去年,已经参加工作的她回到老家,还帮母亲在烈日下摆摊。“我大太阳下从没打过伞,所以现在皮肤才这么黑。”她笑着对楚天都市报记者说道。

今年疫情期间,陈春丽被医院委以重任,担任发热门诊护理组组长。她把8个月大的孩子送回老家,投入紧张的战斗中。最忙的时候,陈春丽所在门诊一天要接诊1000多名患者,日均采集500多例咽拭子,脸上被护目镜压出印记、手上被消毒液腐蚀出伤痕,她都不在意。

轮到“换防”的时候,她仍不下火线,最后被强制休息。

她说:“苦难的经历是我前行的动力,工作再苦再累都能克服”。

郑成林:大学时贷款全校最多 父母离世后供养妹妹

和陈春丽一样,郑成林也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学子。他来自湖北黄冈,从事4G、5G网络规划建设和维护优化工作的他,还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网络建设者。

在湖北最吃紧的时刻走进两山医院建设工地,搭建好对外传输的通信系统,并建立了无线网络寻呼负荷AI预测模型,动态调整了短信并发数量门限,支撑疫情短信发送量提升50%,一个月时间内发送疫情公益短信,助力政府部门传递疫情防控公益信息。

疫情期间天天不是到单位现场值班,就是奔赴医院,有人说他“太拼了、太险了”。他回答道:“我自己从小就历尽坎坷曲折,是国家和企业给了我成长成才的平台,把我培养成党员、骨干、专家,关键时刻特殊时期,多为企业分担责任、冲锋在前是应该的。”

“大学时,我是重庆邮电大学国家助学贷款首批受益者,也是当时学校贷款金额最多的学生。”他清楚记得,1999年上大学,一年7000多元学费全是父母借来的,后来7个学期,他享受国家助学贷款2.8万元。

上大二时母亲去世,来不及伤痛,他唯有努力学习想找个好工作赶紧还贷款减轻家庭负担。好不容易毕业了,还来不及报答亲人,他的父亲在他工作第三年时也去世了。当时妹妹读高中,他除了努力工作还贷款还要供养妹妹。

“越困难越成长。”他说,对于贫困家庭孩子来说,要坚定信心,相信社会会帮助自己。还要有决心,穷困难不倒。最重要的,人穷志不穷,坚守本分担当作为,要懂得感恩,为企业、为社会作贡献回报社会。

座谈会现场

推广“蓝领”计划、智力助学等模式

过去3年投入1.5亿元为贫困学子圆梦

“三年前,我有一个温馨的家,虽然并不富裕,但很和睦幸福。然而,就在那年的3月份,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父亲突发疾病离开了我们,家里的重担全由妈妈一个人扛着。今年,哥哥参加高考,我参加中考,虽然我和哥哥都考上了大学和高中,但面对学费和生活费,全家人一筹莫展。”座谈会现场,年龄最小的受资助者小雨(化名)几度哽咽。

今年刚考上黄石某高中的她告诉记者,正当他们不知所措的时候,黄石市总工会为他们送来了助学金。

像这样受资助的学子并不少。从2018年开始,3年来,全省工会把金秋助学活动作为推进城市困难职工(农民工)解困脱困和助力脱贫攻坚的民生工程,不断健全完善帮扶救助的长效机制。

各级工会按照精准识别要求和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深入企业、乡村、社区,走访学校和困难职工家庭,收集和掌握贫困学生背景资料,利用大数据筛查、“12351”热线等方式,方便困难职工线上申请,确保每名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子女都能得到及时救助。

在做好资金援助的基础上,全省工会探索出丰富多样的助学模式。

在十堰,推动中国福利基金会“授渔计划”培训项目纳入金秋助学资助范围,对家庭困难、就业困难的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并给予不低于6000元配套资助。

在襄阳,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定向助学”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引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高技术“蓝领”人才的培养。

在武汉铁路局,将单纯的“经济助学”向“智力助学”延伸,组织受助大学生与职工子女结对义务家教。

在恩施,与杭州市总工会开展对口帮扶恩施州“春风助学”行动,杭州市对口帮扶恩施的孩子上学,今年杭州市总捐赠金额达300万元,惠及恩施、利川等地1000名学子。

还有一些企业也积极参与,鄂城钢铁公司从2000年开始,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已经21年。“公司无一例困难职工子女因贫失学。”鄂城钢铁公司工会负责人称,通过金秋助学活动,做到了“帮助一名学子、幸福一个家庭”,对职工队伍的稳定和公司的健康发展发挥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高考#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