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正解决贫困女性群体的卫生巾难题,需要在全社会对女性权益建立观念上的重视。
一向在超市购买后都会被套个黑塑料袋再带走的卫生巾,最近却因为“散装”二字上了热搜。在网友对产品质量和价格展开激烈探讨之外,用不起卫生巾的农村留守女童,成为“被看见”的特殊贫困群体。但如何解决她们的“卫生巾贫困”难题,需要专业机构对女性权益有更细致的关注。
此次“卫生巾自由”的探讨可谓一波三折。最初,网购平台上每100片21.99元的散装卫生巾,因价格过低引发网友猜想“是否为三无产品”。当售卖方的店铺公示了企业卫生许可证等资质材料后,许可证上的企业称该店铺冒用了公司证照,公司没有生产过散装卫生巾。
“三无产品”的激辩还在进行时,一个声音出现了,它表达的大意是,人们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一部分人很容易办到的事,对另一部分人却是完全无法承担的压力。换言之,品牌卫生巾质量是好,但价格过高,一部分购买散装卫生巾的人哪怕早就知道自己买的是“三无产品”,但由于经济原因,她们无法选择价格昂贵的品牌卫生巾。
这样的观点看似铿锵有力、实则不堪一击。
的确,在媒体的报道中,女性“卫生巾贫困”确实存在,不仅城市女性面临“卫生巾不自由”,大量贫困地区的留守女童,甚至无法获得卫生巾,只能“有什么用什么”,毛巾、草纸、用完的作业本、破布条都可能是她们的选择。按照“无力选择论”者的逻辑,对于低价卫生巾提出的质量要求,对于“三无产品”的强追猛打,都有“何不食肉糜”的尴尬。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卫生巾不是普通商品,不合标准的卫生巾容易导致生殖系统感染与疾病,损害女性健康。部分女性无法消费品牌卫生巾的现实,并不能成为纵容“三无商品”存在的理由。而“卫生巾贫困”的存在,更提醒社会需要想办法杜绝“三无产品”成为女性无奈之下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我们也有必要想一想:为什么今天还会有如此严重的“卫生巾贫困”?若非此次“三无产品”引发关注,这样的状况又将默默持续多久?
严格来说,“卫生巾不自由”,不能简单归因于贫困。这些年,男女平等的观念看似深入人心,但在具体语境中,社会对女性因生理不同产生的个性需求一直缺乏足够的关照。几个月前,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大批援鄂一线女性医护人员也曾陷入卫生用品储备不足窘境。这些女性医护人员,并不存在贫困的问题,对于她们需求的忽略,无论是“没看见”抑或“视而不见”,主要还是源于社会对女性缺少设身处地的理解。
所以,要真正解决贫困女性群体的卫生巾难题,需要在全社会对女性权益建立观念上的重视。
经期女性权利保护,也有一些城市和群体在实践。去年《山东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提出为经期女职工给予保护,但当时就有媒体评论称这会增加女性就业时面临的隐形性别歧视。但持这样观点的人恰恰没有考虑一个问题:需要反对的,究竟是保护经期女性的政策,还是施加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
当然,这场声势浩大的卫生巾讨论,也算是对于女性需求一种不多见的高调关注。当我们可以本着科普、严肃的态度展开讨论,就是为问题的解决在积累能量。而具体到贫困女童卫生巾难题的解决,需要更加专业细致的公益组织去介入,需要有专门针对贫困女童的定向扶贫去落实,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对于女性权益的理解和尊重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