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崇祯皇帝的最后一天:与太子皇后诀别泪如雨下

2020-08-31新闻16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皇帝朱由检心中的惶恐和绝望无法用文字描述。

李自成的大顺军已将北京团团围住,崇祯帝没兵没钱,急得团团转但计无所出。

三月十九日子时,在位17年的朱由检登上煤山,以发覆面,上吊自杀,时年34岁。国君死社稷,令人唏嘘。

影视剧里的崇祯帝。

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他是怎么度过的呢?相关记述颇为丰富,我们不妨爬梳史料,替他写下这一天的日记。

375年之后,我们能否感受他那份江山载不动的悲哀?

一、最后的挣扎

三月十八日,阴风呼啸,黄沙漫飞,继而雷、雨、冰雹交作。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大顺军向北京城发起总攻。

守城的明军只有一万余人(太监参杂其中),人数既少,装备又差,且个个挨饿。他们没有战斗力,更没有战斗意志。

紫禁城内的崇祯帝已经无能为力。前一天他与大臣们在朝堂上相对而泣,彼此都明白回天乏术了。

到今天,大臣们不知所往,只有内阁首辅魏藻德尚在身边。

当此之时,李自成不知出于何意,派出叛降太监杜勋进城议和。

崇祯帝和魏藻德接见了杜勋。杜勋带来李自成的条件:“议割西北一带,分国而王,并犒赏军银百万,退守河南。”

“分国而王”,李自成意在与崇祯帝平起平坐。如果接受,或许能为大明迎来苟延残喘的一线生机。从垂死挣扎的角度考虑,不妨试试,成功与否事后再论。

李自成画像。

关键时刻,崇祯帝失去了一言九鼎的能力。他把皮球踢出去了,他对魏藻德说:“此议何如?今事已急,可一言决之。”

魏藻德是个老滑头,这么大的事他当然不会做出决断,更不愿意将来背黑锅。他“默然不答,鞠躬俯首而已”。

崇祯帝坐立不安,再三再四催促魏藻德定议,魏终究一言不发。皇帝气急败坏,一脚踹翻了龙椅,甩手离去。

杜勋无功而返。

既然谈判不成,将领又不足侍,崇祯帝还有最后一条路可选:御驾亲征。除了顽抗,别无他法。

他御笔写下一道“亲征诏”:

“朕今亲率六师以往,国家重务悉委太子,告尔臣民,有能奋发忠勇,或助粮草器械骡马舟车,俱诣军前听用,以歼丑逆,分茅胙土之赏,决不食言。”

“六师”在哪里呢?他召大臣的家丁,新乐侯刘文炳、驸马巩永固说:“法令素严,臣等何敢私蓄家丁?”

他问大营兵安在、京营总督李国桢安在,得到的回答是均已作鸟兽散。

他召太监,但除了几个惊慌失措的心腹还在身边,其他的早逃命去了。

午后,大顺军猛攻彰仪门,三时许,监军太监曹化淳开门投降。由此,北京城被突破,内城危若累卵。

崇祯帝手迹。

崇祯帝紧急召见几位内阁大臣,问他们是否知道外城已陷,都说不知道。皇上问:“事急矣,今出何策?”大臣们回答:“皇上之福,自当无虑,如其不利,臣等巷战,誓不负国。”

如此说辞,皆为空话套话假话,“巷战”云云,花言巧语而已。崇祯帝没有得到可行性的建议,只得令阁臣退下。

二、后宫的哭声

日落时分,崇祯帝带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四望,但见烽火狼烟,但闻哭号震天。内城失陷,不过是分分钟的事。

是时候做最后的安排了。

崇祯帝从煤山回到乾清宫,叫来“主儿”,即他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

他命令三人立即出宫逃命,亲自为他们换上旧衣服,叮嘱道:

“尔等今日是太子、王,城破,即小民也,各自逃生去罢!不必恋我,朕必死社稷,有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尔等切要谨慎小心,若逢做官的人,老者当呼为老爷,幼者呼为老兄,或称为长兄,呼文人为先生,呼军士为户长,或称曰长官。”

这一番教诲,是父亲的临终嘱托,他希望儿子们活下来,并光复大明江山。崇祯帝泪如雨下,恨恨地说:“尔三人何不幸而生我家也?”接着便泣不成声。

送别了儿子,他又叫来后妃,令她们自尽,“莫坏皇祖爷国体”。

此举实属狠心,但是,历来亡国之君的女眷,有几个能善终的?

为了免遭大顺军的侮辱、保存皇家的体面,一死了之也许是最佳的选择。

他惨然告诉皇后周氏:“大事去矣!尔宜死!”周皇后深明大义,勤于治家,有贤惠之誉,与皇帝的关系也很和睦。

她哭着说:“妾事陛下十八年,卒不听一语,今日同死社稷,亦复何恨!”虽有埋怨之意,但大义凛然并不畏死,返回坤宁宫自缢。

崇祯帝画像。

贵妃袁氏似乎不愿死,崇祯帝拔剑追上她,说:“尔也宜死!”袁妃被连刺两下,血流满地,晕死过去(未死)。

他又砍死了其他几位嫔妃。

晚上九点左右,崇祯帝来到寿宁宫,见15岁的长公主徽媞,对她怒目而视,说:“胡为生我家?”

他左手掩面,右手持剑砍去。公主以手挡剑,左臂被砍断。崇祯帝欲将其毙命,但因双手战栗不止而不能举剑。徽媞当场不省人事,后来苏醒。

之后,崇祯帝又到昭仁殿杀了坤仪公主。

杀了女儿,崇祯帝提剑至坤宁宫,见周皇后已气绝,连说:“死的好!”

从坤宁宫出来,他让宫女逼迫懿安皇太妃李氏、懿安皇太后张氏自尽。

张太后得令后比较犹豫,直到十九日凌晨才决心悬梁自尽,但被宫女救下。过了几个小时,她再次悬梁,又被大顺军先头部队救下。当天晚上,她第三次自缢,终至殉国。

三、皇帝的末路

处理完后宫之事,已是十八日深夜。

崇祯帝回到乾清宫,写下一道谕旨:“命成国公朱纯臣总督内外诸军务,以辅东宫,并放诸狱囚。”

太子去向不明(很快被大顺军抓获)、军队溃散,还有什么军务可以安排呢?自欺欺人罢了。

当然,这份谕旨能不能执行,他似乎不怎么关注。他与王承恩喝起了闷酒,连喝好几杯,无奈地哀叹:“苦我满城百姓。”

对酌的当口,二人一定在谋划着什么。晚上11点,崇祯帝又行动起来,他走到王承恩家中,脱下黄巾,换上王承恩的大帽衣靴,装扮成平民。

他想活着,他想出城。

崇祯帝手持三眼枪,带着数十名骑马持斧的太监,想从齐化门、崇文门出去,二门皆已封死,欲出不能。

他们又前往正阳门,打算夺门而出。还没走到城门下,城头的明军以为这些人是奸细,急用弓箭射击;守门太监也开炮轰击,所幸炮弹无铅子,不伤人。

崇祯帝仓惶折返,断绝了出城的念想。回到宫中,他敲钟召集百官,但无人响应。大臣们已经将他抛弃了。

走投无路,唯有一死而已。他彻底明白了。

他换了一套衣服,继而与王承恩再上煤山,群臣无一相从。他找了一棵大树,悬绫自尽。

王承恩随驾自缢。

崇祯帝在煤山殉难处。

死时,崇祯帝身穿蓝袖道袍、红裤,头发散乱,一只脚穿靴、一只脚光着。

很多文献都说崇祯帝衣带中夹有御笔血诏,内容记述各不相同。兹从《国榷》录如下:

“朕自登极十有七年,东人三侵内地,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披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

他至死都在责备他的大臣。

三月十九日黎明,大顺军占领内城,李自成昂然走进紫禁城,接受大臣、太监和宫眷的投降。

其时,里里外外都不知道崇祯帝的下落,很多人以为他逃走了。直到三月二十二日,人们才发现崇祯帝和王承恩的尸体。

#明朝#李自成#崇祯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