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感情中,有一种女人,不管嫁给谁,日子都会过得舒坦

2020-08-31新闻10

有不少读者向我抱怨她们的婚后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丈夫经常会因为自己不注意形象,或者是那顿饭做得不可口,而对自己大声斥责;

婆媳关系也是一塌糊涂,婆婆经常抱怨自己不会照顾小孩。

这些读者很委屈,明明自己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这个家,洗衣服,做饭,照顾孩子,她们都做得很好,只是,为什么还是得不到婆家的关心和谅解。

看到她们的来信,我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一一回复了同样的话:“结婚之前,你们是不是都不要彩礼,或者是彩礼要得很少?”,不出意外,她们回复的都是肯定的答案。

你看,因为婆家在结婚这一方面本身就没有投入太大的成本,所以自然而然也就不会担心可能产生的损失,所以,也就不会把一个等量代换价值不高的人采取过多的在意。

由此看来,“爱情”凌驾于“物质”之上的婚姻大多都不会被珍惜,而那种不管嫁给谁,都会把日子过得舒坦的女人,大概只有一种——那就是敢于合理提出要求的女人。

“损失憎恶”是人们的天性

举个例子:一对小情侣花了100块钱从网上预定了一张滑雪场的门票,结果小情侣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却发现滑雪场附近又新开了一家娱乐项目更加齐全的滑雪场,而且门票只需要50块钱。

这两个滑雪场的时间互相冲突,也就是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一个就得放弃另一个,一个是价值一百的门票,一个是更加有趣的半价滑雪场,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

答案显而易见,因为已经付出了100元的金钱,如果选择后者,那就意味着将要承担损失100元的代价,甚至还要多加50元。

于是,小情侣选择了继续去100元门票的滑雪场玩,即便它的内部设施没有50元门票的滑雪场有趣。

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中的“损失憎恶”效应,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个选择其实都是好坏参半,我们无法确定选择以后会面临收益还是损失,但是在“损失憎恶”的天性之下,人们对于自己亏损时的反应要比盈余的反应大很多。

所以,“损失憎恶”在两性关系中的运用,最直接的体现是在婚姻的成本上,在这一层次下,人们不会在乎自己得到了多少,而会在乎自己花出去多少,与此同时,会因为损失的那一部分而对“损失承担者”倍加珍惜。

提要求和经营婚姻之间的关系

李女士是一个全职太太,丈夫丰厚的薪水足以单独支撑起全家的消费运转,而他也不舍得妻子出去风吹日晒,所以,索性就按照“男主外女主内”的形式去走。

但是即便是这样,李女士还是会让丈夫在一定程度上去参与家庭中应该表现的责任感,例如她会嘱咐丈夫下班回家买点日用品,哪怕仅仅是一袋盐。

用李女士的话说,她并不是真的要求丈夫去买东西,有时候那些要求买的家里还暂且不需要。

但是她就是希望通过这些简单的、微不足道的要求,来潜移默化地把丈夫对家庭的责任感提升出来,而不是因为“男主外女主内”的框架,而把彼此的责任区分得太过泾渭分明。

那些善于提要求的女人,并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她们更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审视这段婚姻。

她们明白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让男人适当地参与家庭的责任中,能够让他们更加明白经营婚姻、让其幸福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从而对已经拥有的幸福更加珍惜。

爱情得幸福离不开“套路”地运转

“损失憎恶”效应的作用,善于在两性关系中提要求,其实这些都是高情商的女人在和男人相处时所运用的一些小套路。

一群蚂蚁爬行着,它们的前方出现了一块拦路石,有的蚂蚁选择继续前行,却怎么也无法翻越石头;有的蚂蚁则绕道而行,避开了阻碍,继续前行。

爱情中也是如此,并不是所有的直截了当的方式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候“曲线救国”比横冲直撞来得更简单,更有效。

爱情这个物件很奇怪,它的甜蜜并不是投入越快,就可以收获更多,有时候循序渐进,或者付出一点的同时再索取一点的方式,则能够更快地得到你想要的甜蜜。

总的来说,“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爱情有时候来点“套路”或许更有一番滋味。

#婚姻关系#丈夫#损失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