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股时,我主要考虑两个因素:这是不是好的生意?是不是有一个好的管理层?两个都是,那就是难得的投资机会,当然,这种机会并不总能遇见。但一个好的投资,两者至少要占一个。
之前我们在衡量好的管理者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评估:格局,能力,操守。后来在实操中,发现格局这个维度比较虚,评价起来太主观。慢慢的,我们换成了一个更长的词语“内在驱动力”。简单的说,就是发自内心的,对自己企业的一种热情,以至于没日没夜的把个人的精力都投在公司的经营上。
这不是勤奋工作那么简单,很多人会为了赚钱、为了升职而加班拼命。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们在没钱的时候很努力,在很有钱之后还是很努力;在企业小的时候,时间都花在业务上,在企业做大之后,还是一样;这些人的兴趣爱好不怎么多,不会工作一段时间就会想休休假、打打牌、刷刷手机视频,来犒劳自己一下。经营企业之于他,本身就是生活,甚至是生活的全部。这种内在驱动力,是对自己事业的一种热爱,这种热爱不是别人强加的,不是口头上说的,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因为喜欢是不需要理由的。这样的企业家,才能带领企业,不断拿出更好、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在遇到困难时重新出发,在经营顺利时布局长远。
我们在重仓投资一家企业时,总是想方设法搜集实际控制人的个人信息,有机会时尽量见一下,并且保持长期的观察。一个企业家,有没有强烈的内在驱动力,在我看来,这几乎是天生的。投资是做选择题,选好赛道,把钱给赛道里值得信赖的企业家,这是我们主要的工作。有的投资者喜欢去给企业上课,老想着去改造企业,其实没有必要。
机构投资者去了解企业家的个人秉性,有一定的优势;个人投资者,肯下功夫,也能做得到。毕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再说了,上市公司很多,了解不到的,可以不投;或者,有些类型的企业,对管理层的要求很低,所谓的傻瓜都能经营好的企业,也可以投资这些公司。
我们熟悉的人里,巴菲特算得上是有强烈内在驱动力的人,他是伯克希尔的董事长,是投资者,也是这个特殊企业的领导人。我们并不需要见到他本人,就可以了解到他对于投资工作,经久不衰的热爱和专注。之前我们在研究几家医疗器械的公司,对比很久,产品、销售、研发能力加总起来,总体差不多。后来我们在研究他们实控人时发现了一些差异。其中一家公司的领导,会花大量的时间跟一线的医生交流,收集他们使用产品的反馈和建议;还会花大量的时间,跟踪海外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相比而言,其他企业领导在这上面花的精力要少一些。医疗器械行业跟药品不同,产品的完善,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不断改进的,所以一线医生的经验非常重要;同时,器械的创新层出不穷,很多创新都是从海外传到国内的。产品的改善和创新,是医疗器械企业最重要的生命线,而这个领导,把自己的时间大量的花在了这件事情上面,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内在驱动力。
我们相信,假以时日,这样的企业会走的更远。陪伴这样的企业,长年累月的走下去,我们更有可能为持有人创造更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