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开始的时候,魏蜀吴三国谁都无法预料,这一年形势的走向将是如此诡谲,代价将是如此惨烈。也没人预料到,这貌似普通的一年,将成为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农历己亥年。建安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年份。
这一年是从刘备拿下汉中开始的。
刘备的蜀汉进行了一系列的开疆辟土之战,并且在和曹操的汉中之战中一举击败了强大的曹魏,夺得了第三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基地-汉中,并在同年七月刘备进位汉中王。
此时的刘备占据着益州、荆州南部四郡与上庸等三郡,手下文有诸葛亮,法正,武有张飞,关羽,马超,赵云,黄忠,可谓实力大增,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建安二十四年也是刘备最大的转折点,当时正雄心满满的刘备也想不到这一年他会损失如此巨大吧。
咱们先从关羽之死说起
这年,关羽被刘备封为前将军,刘备准备乘胜追击,派遣关羽率军向曹操的军事重地樊城发动进攻,以此开辟第二战场,准备再次北伐中原挑战曹操。
战局初期,关羽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樊城形势岌岌可危。曹操此时刚从汉中战场回来,只能匆忙派遣于禁率领7军兵力南下支援。结果被关羽趁着下来十天的大雨,汉水暴涨,来了个水淹七军。于禁知道局势不可挽回,就全军向关羽投降了,只有庞德死战不屈,最终被关羽擒杀。
也许是老天爷不允许打破三方平衡一样,击败曹军后,关羽已经是势在必得樊城了的。这时北边的曹操又派遣徐晃殷署朱盖等火速前来救援,东吴的吕蒙也正在悄悄地运送兵士渡江,准备袭取江陵城,据有荆州,切断关羽的退路。
关羽前不能进,后不能归,只好奔到麦城,由此走上了败亡之路。最终关羽在临沮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吴军杀害,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孙权得到了荆州,却也并没带来多大的喜悦,直接策划夺取了荆州的吕蒙,此时风头正盛,受到孙权的重重封赏。可惜的是孙权的各种赏赐还没有到位呢,吕蒙就大病不起,一命呜呼了。
正所谓祸不单行,东吴的大将甘宁,东吴谋臣陆绩,东吴将领,孙贲,孙皎也相继死去。
吕蒙剧照
而蜀汉方面,关羽父子之死已经让刘备元气大伤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觉得刘备强行称王大逆不道,还是不肯放过刘备。
强悍善战的老将黄忠,多谋善断的谋士法正,也相继在这一年死去。此时的蜀汉,樊城之战已经让他损失了好几员大将了,黄忠和法正的死更是雪上加霜。
之后建安二十五年张飞急着为了给关羽报仇,结果被自己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以短刀刺死,在加上汉中之战中损失的吴兰、雷铜、任夔这三位武将,蜀国因此早早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曹魏方面,东吴的夺取荆州,也让开年便兵事不利的曹操解除了被关羽威胁的危险,重新赢得了稳定的局面。
但是曹操的日子也一样不好过,在外汉中之战已经让他损失了一员大将夏侯渊了,武将王平,转投了刘备。在加上樊城之战中投降关羽的于禁和慷慨赴义的庞德。
而这时的孙权也上表天书,表示俯首称臣,并说天命所归,希望曹操即位天子。此时的曹操也早有这种想法了,曹操看过这封信后,先是拿给群臣观看,暗中想知道自己的手下对自己称帝是什么意见。然后又大笑道: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这句话让曹操想废汉称帝之心展露无遗,这也是曹操历史上的一个污点。只可惜的是,建安二十五年开春,曹操就去世了。
在建安二十四年左右的时间段里,三国死的远不止这些在战场是身死的,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的一代医圣张仲景,著有《太玄经注》九卷,《法言注》十三卷的东汉末年儒家学者、注释家宋忠,益州牧刘焉幼子刘璋,曹操之子曹均,曹魏谋士杨修,司马防,徐奕也因为各种原因在这一年相继死去。
东汉末年的建安年间,曾经发生过一场席卷天下的瘟疫,这场瘟疫始于建安十七年,再加上魏蜀吴三方之间的战争导致大批人员死亡,又没有可以遏制的治疗之法。最终,这场瘟疫在建安二十二年彻底爆发,无法控制。
曹丕在写给儒学宗师王朗的一封信《与王朗书》中,有一段话“疫疠数起,士人雕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曹植的《说疫气》之中,对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的惨状有着详尽的记载:"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这场瘟疫使得很多名将谋士染疫后不治身亡,也索取了好多将士的性命,可以说是生灵涂炭。徐干,陈琳、应玚、刘桢,司马朗,建安七子之中有四个人是死于瘟疫,曹操和吕蒙之死也有可能是这场瘟疫造成的。
要知道这些人基本都是上流社会的人物,相比于贫民百姓,他们的饮食和卫生条件要好一些。他们的离世说明灾情已经无法控制,已经波及到了上流阶级,老百姓感染者十之八九。
这场瘟疫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彻底爆发一直持续到了公元224年,在这8年的时间里一方面天灾造成了大量人口消耗,经济损失巨大,一方面战争依旧在进行,人们不得已在家破人亡的情况之下继续为军队提供军粮。战争和瘟疫,交织成建安末年的人间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