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俄反导系统如何配合核武器作战

2020-08-31新闻18

A-135战略反导系统

冷战时期,美苏均将核武器和反导系统视为战略性武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着重依赖核威慑和“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并将其作为基本国策。然而,无论采取哪种核打击方式(“先发制人”或深度回击),反导系统都将起到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后冷战时期,反导系统作用受质疑

冷战时期,美俄大力发展核导弹与反导系统,同时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又称“反导条约”),既互相竞争又互相牵制。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无力在军事上与美国展开全面竞争,因此改变策略,力求在核力量方面与美国保持平衡。在战略反导方面,俄仅组建A-135战略反导系统,无论规模、能力均无法与美国陆基反导系统相比。这样一来,俄战略反导系统似乎沦为核武器的“配角”。对此,俄军事专家提出质疑,这样的反导系统能否起到战略威慑作用?一旦发生核战,俄反导系统能拦住来袭核弹吗?

核武器使用条件逐步放宽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短暂执行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但很快宣布放弃这一承诺,并将核威慑政策确定为基本国策。此后,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俄罗斯核威慑政策历经多次调整,但始终强调允许采用“先发制人”核打击方式,并逐步放宽使用条件。

2018年2月,美国发布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提出将大力发展战术核武器,同时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由于俄罗斯的低当量核弹在数量和技术上均落后美国,俄罗斯认为必须重新审定和放宽核武器使用条件。

2020年6月2日,俄总统普京批准新版“俄罗斯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该文件明确规定,俄罗斯仍采用“先发制人”核打击方式,同时对核打击和核报复措施使用条件作出新定义:获悉弹道导弹攻击俄及盟友领土的可靠信息;敌方使用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俄及盟友领土;敌方攻击俄重要军用或民用设施,致其无法运行,使俄核力量响应中断;俄遭受常规武器侵略,生存受威胁。新的核威慑政策进一步放宽核武器使用条件,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扩大核威慑范围。

“先发制人”与深度还击

早期,各国普遍认为,未来核战有3种核打击方式。一是“先发制人”核打击,可动用任何一种或多种核打击力量。二是迎击核打击,是指敌方核武器已发射升空,且目标针对俄罗斯或其盟国,在弹头到达俄领土前,运用核武器进行迎击。三是还击核打击能力。然而,俄军方高层认为,后两种方式有很大难度和局限性。如迎击核打击,要求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侦察、预警、传输、批准等一系列程序,且这一时间将随武器技术进步被压缩。至于还击核打击,则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为提高战时核打击效率,近年来,俄部分专家提出两种核打击方式。一是“先发制人”核打击,具体指在敌方对俄核打击趋势已明显不可逆转、且其他回击措施失灵时,在敌方发射导弹前对其实施核打击。二是深度还击。即敌方首次核打击已到达俄领土,俄战略核力量对敌方进行毁灭性核报复。西方专家认为,两种核打击方式和3种核打击方式并无本质区别。

反导系统如何发挥作用

采取“先发制人”核打击的前提是指挥决策部门获得明确情报,即敌方对俄实施核打击趋势明显且不可逆转(如发现对方导弹位于发射架上,正加注燃料,或加注完毕准备升空)。情报从何而来?一是反导系统中的天基预警卫星,这是最直接和迅速的情报来源。二是反导系统中的战略预警雷达。如“沃罗涅日”预警雷达,能探测到距离边境线3000千米以外对方的军事活动。

至于迎击核打击方式,反导系统将承担更多责任。必须保证所保卫的核力量经受住对方第一波核打击(如将来袭导弹击落在安全区外),再组织反击。此时,核武器将根据反导系统提供的敌方位置信息,对其进行毁灭性核打击。在这一过程中,反导系统不仅是核武器“保护伞”,还是情报来源。

在俄官方文件中有这样的口号:“优先保护目标——战略核力量!”保护己方核力量不被敌方核武器打击,确保不管采取哪种核打击方式,都能正常发挥作用,这是反导武器在核战中的重要职责。

#武器装备#反导系统#核武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