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什么古代表兄妹可以结婚,那堂兄妹为何就不行呢?

2020-08-31新闻16

“表兄妹”就是父亲的同胞姐妹的子女。“堂兄”就是父亲的同胞兄弟的子女。

简单的说“堂兄妹”就是同性的兄弟姐妹,而“表兄妹”就是异姓的兄弟姐妹。

中国封建时代传统的婚姻禁忌就是“同姓不婚”,就是同一姓氏的男女不得通婚。

自西周开始(夏商时是认同同性结婚的,《魏书.高祖纪》载:“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绝同姓之娶”),中国的社会出于伦理和生理两方面的考虑,就明确了“同姓不婚”的原则。《国语.晋语四》载:“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亦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石周开始禁止同性婚姻,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周人认为同姓通婚将影响种族的繁衍和后代的素质。

而后从秦开始,历朝历代不但从礼法上禁止同姓通婚,还从律法上禁止同姓通婚的发生。此后,凡是违反“同姓通婚”规定都将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或杖责,或徒刑,或勒令离婚。

如唐律定:“同姓为婚者徒二年,同姓又同宗者以奸罪论。”,就是同姓结婚的在唐朝会被叛2年的徒刑,同时同姓的又是一个家族则按照通奸罪论处。而在唐朝通奸罪的惩罚是“诸奸者徒一年半,有夫者徒二年”。

再如明、清时,明清律定:“凡同姓为婚者各杖六十,离异”,就是同姓结婚的,男女双方先要杖打60下,然后强制离婚。

当然,封建时代在明文律法上虽是禁止同性结婚的,但是在史书中还是有出现几例“同姓通婚”的情况,如汉初“吕后妹嫁于吕云”(《通典》),再如西汉末年“王莽妻即咸女”,这“咸女”就是王咸之女。

不过关于“同姓通婚”的记载,在历史中还是很少很少的,只有几例,从大范围来看,中国古代百姓还是严格遵守着“同姓不婚”的婚姻原则的。

而至于古代为何会奉行“同姓不婚”,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同姓结婚容易生出不健康的子嗣,或是不育。《国语.晋语四》载:“同姓不婚,恶不殖也”,意思就是同姓结婚,男女双方容易不孕不育。《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就是同姓结婚,容易生出不健康、先天不足的子嗣。

二、出于政治需要。古代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避免不了需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与他人联盟。而联盟最好的方法就是婚配,想想要是允许同姓通婚,他们都把好菜留给自家人了,又哪里来的可用于异姓通婚的呢?

三、伦理道德。中国社会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大多都把同姓当作是自己的血亲,尤其是堂兄妹,古人把同姓通婚与至亲、嫡亲兄弟姐妹通婚等同看待,因此同姓通婚在古代是视为乱伦的行径。《白虎通.嫁娶》就曾言:“不娶同姓者何,重人伦,防淫佚,耻与禽兽同也”,这里班固就将娶同姓视为禽兽行为。

四、防止同姓内部争斗。古人禁止“同姓通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避免同姓,乃至同宗的内部争斗。如果放开同姓通婚的限制,试想秉持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为了争斗同姓同宗的美女,他们势必会发生争斗,这样肯定不利于同姓同宗的团结。

如此,综上所述,古时就一直禁止“同姓通婚”,既然是禁止同姓婚配,那堂兄妹自然就不能结婚了,而表兄妹因不是同姓,所以自然就可以随意婚配。

#堂兄妹#同姓不婚#兄妹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