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两人同游,友人在景点留下5字,苏轼一身冷汗,一句话断定其未来

2020-08-31新闻39

《奸臣传》中,宋朝一代名臣能吏章惇被打上了奸佞诡谲的标签,有人认为他心狠手辣,枉死无辜,也有人认为他不过言辞激进了些,但瑕不掩瑜,列为奸臣实在太过偏颇,双方众说纷纭,相持不下。

要说还是苏轼聪明,早在他和章惇相识之初,便为此人做过一个评价,冥冥之中断言了他日后的人生走向,没想到若干年竟一一成真,也是看得一手好面相。

公元1061年十一月,26岁的苏轼赴陕西任凤翔府通判,新官上任,一腔热血,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在当地赢得了一片喝彩之声。他欢欣愉乐之际禁不住便邀了时为陕西商洛令的章惇同游终南山,既是好友又为同僚,这个结伴再好不过。

两人一路且走且谈,雾气缭绕,钟灵毓秀,别有一番远离尘嚣的遁世之感。走到仙游潭时,潭中水深不见底,对面壁立千仞,只一根横木独卧,联接两边,惊险可怖,望之生寒。现代人走到哪里都要留点记号方才彰显出自己曾到此一游,那时的文人雅士也免不了俗,况且是这样的景点,更是不能就此空手而回。

章惇便笑着调侃苏轼,让他去对面题词,苏轼连连摆手,看着深渊,直言没那个胆子。章惇看他这个反应,便二话不说,拿出绳子,将一头牢牢系在石壁的树枝上,另一头挽在自己手里,决然地便走上了独木。他在桥上歪歪扭扭,一路磕磕绊绊地走到对面,苏轼在这头已经吓得浑身出了冷汗。

等到章惇终于有惊无险的到了绝壁,苏轼一颗心也跟着扑通扑通快要跳出了胸腔。章惇在绝壁上挥毫泼墨写下了“苏轼、章惇来”几个字,接着便又东倒西歪的走了回来。苏轼半晌无语,最终长叹一句:“君他日必能杀人。”章惇不解,不知好友这话从何而出,苏轼说道:“能自判命者,能杀人也。”对自己的性命都不顾忌的人,对其他人的生命又怎么会怜惜,一旦掌握生杀大权,必定残酷无情。

公元1057年,章惇与苏轼兄弟,还有侄子章衡同登进士,但章衡成绩在这几人当中是最好的,章惇一向自视甚高,此番竟然屈居在晚辈之下,感觉颜面无存,于是不待加封便扬长而去,2年后重新参加科举,这才中了进士甲科,成为商洛知县。

期间被王安石和宋神宗赏识,加入变法一派,大力支持改革,由于表现优秀,一路被提拔,最终官至参政知事,名震一时,成为革新派的核心人物。只是世事多变,公元1075年,守旧势力反扑,王安石被罢相,变法派遭清洗,章惇便是被贬黜的人之一。

公元1085年,宋哲宗继位,但高太后大权在握,对变法进一步打击,章惇也离朝政越来越远。直到公元1093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对朝堂进行了一次大清洗,重新启用当初变法的新党人员,凡高太后提拔的一干人等几乎都被弹劾,而章惇重新回到了权力的巅峰。

章惇被任命为首相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他上台后开始了一场血腥的报复,去世的司马光首当其冲,不仅封号被夺,爵位和一切尊荣被取消,甚至建议宋哲宗对其挖坟鞭尸,以此打压守旧党的气焰,在群臣的劝谏下,最终没能成行,但司马光的牌坊和碑文还是被破坏殆尽。

而其他有旧仇宿怨的统统被罗织罪名,或死或罢免,已经死去没法复仇的,便从妻子儿女身上下手,无一幸免,据不完全统计,因当初反对变法被判重罪者近千人,贬黜更是不计其数。章惇从冷静客观,殚精竭虑为朝廷谋发展的良臣走向了一个极端,不能抛却不合的政见,挟私报复,形若癫狂。

苏轼一语成谶,章惇在仇恨中蒙昧了双眼,“君他日必能杀人”之声,言犹在耳。

#诗词歌赋#苏轼#章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