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的,而选贤举能是一个皇帝的必备技能,从两汉开始就有察举制和征辟制,但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的现象,与要求参与政治的中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如何选官的问题上斗争激烈。曹操死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创议后,于是九品中正制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
什么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就掌管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为中正官,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每个州设置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的品评,给郡则另设小中正官。中正官一开始由各郡长官推荐产生,晋以后,改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其中郡的小中正由州中的大中正推举,但仍需要司徒任命。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会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这是为了保证中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避免他人对中正事务的干扰。
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第一,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
第二,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魏晋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
第三,定品:即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
九品中正制度的起源
九品中正制是沿袭了东汉乡里评议的传统在战乱时期人士流移的条件下发展而来的,也是适应曹魏初期政治的特点而产生的。代表中央政权的曹操有不少压制豪族名门浮华风气的举动。曹操并非名门,其祖父是与名士对立的宦官集团中的一员。不少名士很瞧不起曹操,与曹操政权对抗。因此曹操必须压抑以清议名士为代表的地方豪族势力,如:破坏朋党交游便是其一举措。
但在战乱时期,曹氏政权还须依靠地方名士,因为他们在乡里有较高的声望,完全废除乡里评议是不可能的。曹氏政权所能做到的,只是把清议纳入政权轨道,使名士与政权合作。这样以设立中正官专门执掌品第人物以备仕进参考的方式,代表"国家利益"的政权便对地方名士取得一定程度的控制。另一方面,地方名士的清议也便合法化,从而为其发展势力创造了条件。
九品中正制度的发展
州中正的设立是重要的标志,这是根据当时位高权重的司马懿提议。《太平御览》卷265引《傅子》:魏司空陈群,始立九品之制,郡置中正,平次人才之高下,各为辈目。州置都,而总其议。晋宣帝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曰:案九品之状,诸中正既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品制,州置大中正。而曹羲是不同意的。后来曹羲与兄曹爽皆为司马懿所杀。
自州中正的设立以至两晋,九品中正制逐渐完成门阀化的转变,而最终成为门阀士族的选举工具。
魏晋时期,品第偏重门第成了事实。《晋书·郑袤传子默附传》曰:"初,(晋武)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晋以后批评选举专重家世之弊者不断。
这种情况似其实,门阀士族的诞生本就是基于乱世和各种因素,他们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垄断,无疑是对皇权的挑战和对其他阶级权益的限制、隋唐以后,不论是皇帝还是庶族地主阶级,亦或是普通百姓,他们都要求建立新的选官制度,以打破门阀士族的垄断地位。因此,科举制才会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
第人物权收归中央,有利于打击地方士族。此在一方面乃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却便利了掌权的中央豪门士族扩展其势力,他们控制地方乃至中央的选官制度,而那些官居卑位或不居官的地方世家大族却日趋衰落。与代表"国家利益"的政权有所威胁的,此时不是那些魏初的地方清议名士,而是新兴的盘踞朝廷的世家官僚──门阀士族。
后赵主石勒曾清定九品,石虎亦恢复雍秦二州望族免役特权,但似乎并未设中正之职。北魏初﹑中期,未行九品中正制。崔浩曾欲恢复分别族姓的做法,因而被杀。孝文帝改制,班定族姓,始立九品中正制。但自河阴之变后,此制亦流于形式。到了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废除。
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九品中正制起初是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选拔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用,但由于魏晋时期充当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参预中正推举权,而获得二品的几乎全都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官吏选举权。于是才德逐渐忽视,家世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了九品中正制的主要标准,到了西晋是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品中正制是怎么被科举取代的呢?
九品中正制实际上将选官权力给予了门阀士族,进入朝堂上的官员,不是世家子弟,就是依附于世家的寒门子弟。故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篡逆谋反频出,朝代不断更迭。这对于皇帝来说,是无法接受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帝想要限制世族的权力,但他们离不开世族的支持,因而无从下手。隋唐以后,庶族地主阶级不断崛起,他们要求政治权利,而这正合皇帝的心意。所以,与其说科举制的实行是皇帝向庶族地主的妥协,不如说是他们的联合。实行科举制,皇帝便可以将选官权力从世族手中夺走,这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加强。
其实,门阀士族的诞生本就是基于乱世和各种因素,他们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垄断,无疑是对皇权的挑战和对其他阶级权益的限制、隋唐以后,不论是皇帝还是庶族地主阶级,亦或是普通百姓,他们都要求建立新的选官制度,以打破门阀士族的垄断地位。因此,科举制才会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