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美国摄影师拍摄的上色彩照 还原日益衰败的清末社会

2020-08-31新闻15

美国摄影师雷尼诺恩(C.E.Lemunyon)拍摄了数百张清朝末年(1906年-1912年之间)北京及周边的照片,记录了当时北京的人文社会景观。

清朝末年北京城楼下的骆驼商队。

北京街头的理发摊儿。

英文文献显示,雷尼诺恩于1860年7月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安大略县曼彻斯特中心,1902年起在香港做摄影师,1906年4月抵达北京,在哈德门大街开设了一家照相馆。

街头的留声机。

雷尼诺恩是一个多产的摄影师,为老北京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现在看来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价值。但是,他的经营活动一直很失败,以至于资不抵债,最终于1929年在北京因贫病交加去世。

儿童在街头小摊儿上买花生。

跟同时代的摄影师相比,雷尼诺恩钟情于对照片进行手工上色,这也成为他的一项绝活。本文选取的就是他的上色彩照,尽管有些色彩明显失真,小编仍然相信它们比黑白照片更能真实地再现清末北京的社会面貌。

北京街头等着揽活儿的男子。

北京街头的满族妇女。

算命先生。

雷尼诺恩拍摄这些照片时,正处于光绪末年和宣统年间,当时的清朝日暮途穷,一天一天地衰败下去。虽然说慈禧太后发起了“十年新政”,但是很难说这些新政是延长了朝廷的寿命还是加速了灭亡。

北京街头的驮轿。

知识分子比较关心国家走向,议论议论时政,参与一下什么时候立宪、怎么立宪的争论,而对于广大的普通百姓而言,他们整天要为自己的生计发愁,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去。

北京郊区玩耍的儿童。

从这些照片中不难看出清末的社会状态:贫穷落后,人们的精神面貌跟100年前、2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多大的改变。虽说北京城里有了火车、电报等现代化的设置,但总体上还是农业社会的底色。

北京附近的长城(八达岭?)。

那时候长城两边的山体光秃秃的,不像现在看上去郁郁葱葱,可能是清末不注重植树造林的缘故。

#清朝#摄影师#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