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答记者问丨全国18个自贸试验区都被赋予了具有明确导向的发展特色和功能定位,山东自贸试验区这样做

2020-08-31新闻11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周年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齐鲁晚报记者:刚才济南市郑市长提到,章锦综保区正式封关验收,济南进入“双综保区”时代。请问赵关长,您如何看待综合保税区在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海关是如何支持章锦综合保税区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

赵儒霞

谢谢您的提问!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基本要求是可复制,可推广,承担着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时代重任。综保区具有税收政策、管理模式、业态发展等特殊优惠政策,是对外开放的政策高地。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综保区,相当于把创新高地和政策高地合二为一,产生了非常好的化学效应。国务院分六批在全国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涉及海关的有61项,其中有17项是综保区贡献的,占到了总数的1/4还要多,可以说,没有综保区,自贸试验区发展就缺少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改革创新的重要平台。据统计,2019年全国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值2.9万亿元,对我国外贸增长贡献度达30%。章锦综保区在申建过程中,刚刚起步,外贸总值就占济南片区的1/5,对济南市外贸增量的贡献度达35%。章锦综保区正式验收,标志着综保区发展将会进入新阶段,也将为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第二个问题:

今年1—7月,济南综保区实现进出口76.5亿元,同比增长7.5倍,进出口总值和增幅居省内综合保税区双第一,得益于济南市政府的强力推进,得益于海关总署的高度重视。

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申建之初,四至范围内没有综合保税区,省政府从自贸试验区发展的角度出发,向国务院提出申建综保区,我关全力支持。

一是“边申请、边建设”。我们提出“批复即验收”,在向国务院申请建设综保区的同时,与济南市政府共同推进完成章锦综保区基础和监管设施建设。国务院批复同时,就具备了验收条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省级预验收、国家正式验收等程序,创造了从批复到验收的“济南速度”。

二是“边建设、边宣介”。组织专题政策宣讲会,解读21条举措,1100余家区内外企业参加,做到区内区外企业全覆盖;在省委培训班上向各部门单位宣讲政策,做到政府部门全覆盖;通过山东卫视等各大媒体开展多轮次、大范围宣传,做到主要新闻媒体全覆盖,以此提高政策知悉面。

三是“边宣介、边运营”。向海关总署积极争取过渡期政策,使90余家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提前享受综保区政策。国家批复后,做到无缝衔接,保障了区内企业正常出口。

四是“边运营、边发展”。积极推动综合保税区“21条”改革举措落地,目前已有20项改革举措落地。例如,精准推介保税研发等最新政策,吸引富能芯片等重大外资项目形成入区意向。今年以来,济南综保区新增注册企业37家,全部集中在生物科技、电子信息、医药技术等前沿产业,为综保区发展增添了后劲。

我们有信心与市政府一起,将章锦综保区打造成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强引擎和新动力,创造更多的“济南速度”。欢迎更多企业到章锦综保区享受政策红利。

谢谢!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请问王关长,刚才您提到海关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其中有两项已经在海关总署备案。请介绍一下这两项创新的具体情况。

王洪兵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使命。前期,青岛海关经过不断探索创新,“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模式”“进口大宗商品重量鉴定智慧管理”两项创新举措已完成总署备案,正在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关于“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模式”,主要是指以加工贸易企业集团为单元,在集团内部企业间实施保税货物的存放、流转、使用等全方位的便利化措施。该模式突破了以单一合同或单一企业为单元的传统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将同一集团下的多个企业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监管,打破了以往保税料件无法在企业间流转的障碍。企业可以享受到放宽集团内企业间保税料件流传要求、集团内保税货物在成员企业自主存放、保税料件串换自主管理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全面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目前,该创新举措正在全国9个直属海关扩展试点。今年以来,海信集团等企业已陆续在集团内开展料件调拨业务,涉及保税货物11587吨,累计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2891万元。

关于“进口大宗商品重量鉴定智慧管理”模式。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进口口岸。以往进口大宗商品重量鉴定基本采用人工手动计重模式,为进一步提高大宗商品的重量鉴定效率,青岛海关开发了进口大宗商品重量鉴定智慧管理系统,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通过手机等移动端就可实现水尺计重、容量计重等多种计重方式的智能计算和相关鉴定数据的统计汇总。同时还可实现系统随机派单、自动风险预警和对鉴定过程的科学有效监管,有效提升了重量鉴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助力青岛等口岸打造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据测算,采用该模式后,每条船能压缩现场工作时间约0.5小时,以青岛港进口大宗商品为例,每年可节约鉴定时间约670小时,为港口增加直接经济效益近4000万元,有效降低企业的通关成本。

济南日报记者:近期媒体对济南的宣传,聚焦很重要的一个领域就是生物医药产业,我们了解到,为加快产业发展,在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范围内布局规划了齐鲁国际生命科学城,请郑市长介绍一下,济南片区如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哪些作用?

郑德雁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都非常清楚自贸试验区在助力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在打造全市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力求把这种作用最大化。比如,济南片区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先行先试作用,着力破解生物制药和中医中药发展制约瓶颈和障碍,通过制度创新、模式创新,聚集优势资源,引领产业创新,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助推生物医药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

一、以“链长制”创新产业推进机制。为高效推进济南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内市场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近期市委市政府筛选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空天信息、量子、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新城建、电子商务、人力资本十个重点产业,实行“链长制”,推行“一条产业链、一名市领导、一名部门负责人、一个工作专班、一支产业基金、一个产业联盟(协会)”的产业链“六个一”推进模式。生物医药产业链由我担任“链长”,力求在制度创新、要素保障、市场需求等领域精准发力,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形成产业发展提升长效机制。目前建立了工作专班,设立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母基金,并与招商银行开展双百亿投贷联动合作,成立了以齐鲁制药、轩竹制药、鲁南制药、济南市中心医院等为成员的健康医疗科技产业联盟。重点瞄准抗肿瘤药物、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医中药、医疗器械、医美抗衰、特医食品、防疫物资七大方向,实施核心集聚区建设、垂直生态体系建设、产学研医联合体建设、专业园区建设“四大工程”,打造研发、中试、产业化、销售全流程产业链条,构建纵横交融的立体产业生态。

二、以制度创新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和障碍。以规划建设的齐鲁国际生命科学城为载体,以制度创新探索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和制度性障碍,打通产业发展通道,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助力全市生物医药向更高水平发展。一是以中日国际医疗科技园为载体,探索综合医院转型拓展为研发临床中心以及国际合作新模式。已与日本东丽、奥林巴斯、佳能、韩国三星、德国贝朗等世界500强企业签约,打造国际领先的透析中心、医疗影像中心、癌症精准诊断与治疗中心。二是以细胞产业园为载体,探索突破细胞药物、抗体药物遇到的血液来源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研发、临床、生产的最大障碍,打通行业发展通道。已落户CAR-T治疗癌症、新型药物治疗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综合症等世界领先项目。三是以中医药国际科技园为载体,探索突破中医药遇到的“同病不同价”、医保难报销、院内制剂不能外销等管理体制问题,打造集研发孵化、成果转化、临床治疗和国际合作为一体的中医药发展大平台、创新策源地。以防病治病效果为导向,已筛选签约可治愈二型糖尿病、手术后并发症、抑郁症、儿童抽动症自闭症等一批领跑世界的中医药特效项目。四是以章锦综保区为载体,探索医疗器械平行进口、生物医药保税研发等创新事项,医疗器械平行进口试点已制定省市一体化推进方案,即将破题成为全国首创,以解决进口医疗器械价格高、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三、以平台模式创新加速产业发展。一是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新基建,构建共享实验室、CDMO中试平台、检验检测、临床中心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支撑体系。已吸引聚集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泰和医药、爱康得生物等行业领先企业和机构。二是建设省市共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和监管服务大平台,总投资约30亿元,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检验检测、共享创新平台,成为国家级新产品孵化器、产业聚集强引擎。三是建设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构建“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综合保障服务体系,率先在济南片区推出基于医保电子凭证和人脸识别的医保在线支付结算一体化服务。四是建设英矽智能等新型智能新药研发平台,英矽智能Insilico与英国Arctoris、轩竹制药、齐鲁制药、济南国际技术人才港合作成立全球首个人工智能与药物研发自动化实验室,吸引全球新药研发前沿技术向济南集聚,由龙头药企业参与共建,打造药研商业实验室典范。此类研发平台将以济南为中心,为中国乃至全球客户提供远程访问服务,为全球合作伙伴和客户提供预先优化和充分验证的研发流程。

四、以要素激活进一步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一是推行人才有价,制定出台《人力资本价值出资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率先探索以人力资本价值出资方式设立新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包括鲤遇网络在内的15家公司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出资。二是建立数字保险箱智慧政务,为片区企业和个人建立“数字保险箱”,实现材料、证照数字化和信用信息跨部门、跨系统的信传递共享;通过再造审批流程,推行“无材料审批”,企业开办35分钟一次办成、出口退税4小时办结、土地规划调整1天办理。这都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要素环境,目前片区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3000多家。三是支持防疫物资服务集成出口,快速审核通过医疗物资生产“白清单”企业15家,归纳形成“出口医疗物资监管、非医疗物资监管”流程图,实现出口防疫物资审单、查验和处置有效衔接,快速放行。梳理、细化、补充进口国(地区)相关医疗物资技术法规和标准,形成“部分国家(地区)防疫物资技术法规和标准要求”指南,为防疫物资出口集群提高国际竞争力和通关能力提供了坚实保障。

当前,济南市正全力推动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建设,济南片区将以制度创新为突破,以平台建设为支撑,汇集资源要素、赋能产业发展,使济南生物制药向产业链高端、技术世界一流迈进,为“康养济南”“科创济南”建设贡献自贸力量!

谢谢!

山东经济广播记者:目前,全国18个自贸试验区都被赋予了具有明确导向的发展特色和功能定位,比如我们山东自贸试验区主要是深化日韩合作、加快海洋经济建设方面。请问,青岛片区建设一年来,在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薛庆国

青岛与日韩两国地缘相近、人文相通、经贸往来密切,日韩是青岛对外开放的重点方向,在青岛对外开放格局中地位重要。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是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重要部分,也是青岛片区重要的差异化发展方向。获批一年来,青岛片区充分发挥对日韩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贸易投资和人文交流优势,重点在推进区域合作交流便利化、拓展多领域经贸合作空间等方面,探索中日韩国际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

一是搭建经贸合作发展平台。建设日本“国际客厅”,启用当天就签约落地了三菱日联银行等20个重点项目;引进了中日经济文化学会、青岛-日本企业家联谊会秘书处等15家第三方合作机构;举办科创中国“技贸通”重点日本项目线上路演等3场招商宣传推介活动。上半年通过“云招商”“跨境审批”引进日韩外资企业12家,开通“日韩-缅甸”海转陆过境业务,“齐鲁号日韩陆海快线”等服务实现班期化、常态化运营。

二是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借鉴日本“六本木新城”模式,积极打造“一心一港一城”的中日韩消费专区。其中,跨境电商体验中心已于今年8月份开业运营、线上商城试运营,每位消费者可享受到“单笔不超5000元,全年26000元”的免关税跨境电商政策红利;日韩服贸港将于年内建成20万平方米商业载体,已与无印良品等6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日韩商务城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将建立多元咨询服务、跨境服务贸易、文娱产业、国际商务区四大功能板块,目前正在进行概念规划编制,年底前完成1000万平方米载体规划设计。

三是深入推进区域合作交流便利化。青岛海关与韩国釜山海关相互给予AEO企业降低查验率、优先通关、简化单证审核等通关便利措施,目前青岛片区已拥有高级认证企业9家,一般认证企业22家落户;开通中日韩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对于进境冰鲜水产品实现检疫审批全程电子化,进口商实现“零跑腿、无纸化、信息化”办理检疫审批。对进口的冰鲜水产品提前做好审核工作,货物到港后做到“即审即放、即查即放”;采取“电讯申报、无疫通行”监管模式,通关时间由入境90分钟、出境60分钟,缩至15分钟,大幅降低了企业成本。

下一步,青岛片区将抢抓中日韩自贸谈判进程加快的战略机遇,持续把提升对日韩经贸合作水平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口,不断扩大与日韩地方间的双向贸易投资合作,争取在三国地方经贸合作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在中日韩区域合作方面,一是要加大对目前39家有意向认证的企业继续开展信用培育和认证工作,进一步扩大中日、中韩海关间“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合作力度。二是要继续扩大通关绿色通道的产品种类,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三是要继续探索创新监管模式,进一步规范申报管理,严格审核作业,继续简化手续,提高监管水平。

在中日韩产业合作方面,一是要充分发挥青岛日本“国际客厅”作为服务中日两国地方合作、深化两国互利互惠互通互助的平台作用,推动国内外多方资源要素通过日本“国际客厅”在青岛互动耦合、价值倍增。二是要加快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争取用3到5年的时间,努力将“中日韩消费专区”打造成为立足青岛、辐射周边、体现日韩特色、面向世界的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消费特区,使之成为中日韩双向消费的最佳体验区、日韩游客“旅游首末站”、国民最佳的日韩文化体验区、东北亚全球商品体验中心。

联合日报记者:请问张市长,烟台片区围绕山东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定位开展了哪些差异化探索和特色化创新?请简要介绍一下,谢谢!

张代令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在国务院公布的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深化日韩合作、加快海洋经济建设是赋予烟台片区的两个重要定位,这两方面,我们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也是我们的重点发展方向。

大家都知道,烟台有着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网络、密切的交流基础。烟台自贸片区的建设与中韩、中日(烟台)产业园形成叠加机遇,为此我们正在制定深化日韩合作意见,出台高含金量的发展措施,从项目引进、项目用地和厂房保障、基金和贷款扶持、人才便利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并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在全国率先推行中日韩投资便利化审批新模式,业务涵盖五大类21个事项,已有4家韩国企业、1家日本企业和1家马来西亚企业享受到新模式的高效服务。我们还出台了《外商独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引进了全国首家外商自然人独资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相继落户全省首家韩资律所、全省首家中韩国家级科创孵化基地、山东自贸试验区首个韩资世界500强项目。目前片区所在的烟台开发区已集聚韩资企业世界500强项目20个,累计韩资企业540多家,新落户韩资项目同比增长2倍以上。在对日合作方面,去年依托自贸试验区我们启动建设了中日产业园,一期面积2.7平方公里,目前已入驻国内首座超高清产业研究院、5G联合创新实验室等重点项目,与中韩产业园构成一体两翼之势,中日韩特色的“烟台模式”初步显现。

烟台海岸线长,海洋产业基础较好。我们围绕自贸试验区服务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一是率先推进海洋种业资源中转基地建设,以快捷高效的模式完成苗种从入境到入厂、从入池到入箱的多次中转业务。二是高标准打造临空经济区和临港经济区,着力推进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所等载体建设,启动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水产品溯源平台,建设东北亚水产品加工及贸易中心,推动海洋产业向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延伸。三是在全国首创政企社科四方联动机制,山东作为全国唯一的海洋牧场试点省份,烟台是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最多的城市,我们通过“精准指导+精准施策+精准监测”改变原有增殖放流模式,构筑起政府引导、科研支撑、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实现多元化增殖。四是在国内率先设立海洋产业特色支行,率先建立贷前、贷中和贷后“闭环管理”联动机制,为海洋牧场快速建设、快见成效提供金融保障,也破解了海洋牧场融资难题,吸引总投资过百亿的“亚洲单体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百箱计划”正式落户,将建成亚洲最大的海洋渔业规模化养殖基地。总体来说,烟台片区有信心在引领烟台迈向海洋经济大市的征途中贡献新的重要力量。谢谢!

#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