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唐之后,又出现了后唐与南唐,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

2020-08-31新闻9

国人常常赞颂唐朝的开放盛世,对当时的开放和民众的生活羡慕不已,除了国人赞颂唐朝,外国人也对唐朝心有留恋,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唐人街,日本和服的灵感来源,以及风靡世界的唐装、唐朝文化等等,这些都表明了大唐盛世在后人心中的分量。

殊不知,大唐王朝在当时人的心中亦是顶礼膜拜的对象,除了少数民族的“天可汗”称呼,在唐朝灭亡后更有人为了与李氏唐朝沾边,

也将王朝之名加上“唐”字。

大唐盛世

王朝的名字带有“唐”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一些野心家希望自己建立的王朝也可以像李氏唐朝一样辉煌,所以会将王朝的名字中加上“唐”字,希望国祚昌隆,后唐和南唐就是这样的王朝。

然而,这两个王朝不仅没有延续唐朝的盛世景况,而且还是后人常常误会唐朝与后唐、南唐之间的关系,误认为他们是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实则并非如此。

唐朝百姓

繁荣昌盛的大唐王朝

中国历史上最为人称道者,

当属“汉唐盛世”,尤其是唐朝开放与包容。

617年,隋朝的唐国公李渊在晋阳正式起兵造反,由于李渊的儿子们骁勇善战,而且还有勇有谋,所以李渊很快就在一众起义军中站住了跟脚,次年,李氏军队就打败了隋朝的军队。

618年,李渊正式登基为帝,将都城定在长安,唐朝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正式立。玄武门政变后,李世民登基后十分勤勉,终于开创了为后人所赞颂的,并能与文景之治相媲美的贞观之治。

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自进为太上皇,由后来的唐高宗李治即位,实际权力仍由李世民把控,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载有:

“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

在唐高宗的勤勉努力下,终于开创了永徽之治,之后的武则天称帝成虽为李唐王朝历史上的一段插曲,但是也“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又继续了大唐王朝的辉煌,开创了开元盛世,拓展了唐朝的版图,将唐朝文化推向了世界。

开元盛世

然而,大唐盛世之下潜藏着此起彼伏的危机,加上晚年的唐玄宗因承平日久和久无战事,而开始放纵享乐,宠幸奸佞。

755年,安史之乱正式爆发,这场战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战争中,唐玄宗四处逃亡,终于在马嵬坡下奏响了杨贵妃的哀乐。

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元气大伤,内有宦官专权和节度使势力坐大,外有吐蕃、回鹘之觊觎,唐朝的皇帝们只能在夹缝中谋求中兴,

企图恢复大唐王朝的往日辉煌。

安史之乱

由于唐朝后继皇帝们的努力,元和中兴、会昌中心和大中之治相继出现,但是这些都无法抵挡住大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趋势。在大唐王朝衰落的过程中,农民起义和党争无疑起到了加速作用,这些党争包括宦官与朝臣的权力之争,宦官内部的权力之争等等。

878年,黄巢起义正式爆发,几年的农民起义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而这一地区正式唐朝经济发展的命脉。

907年,朱温篡唐自立,昔日繁荣昌盛的唐朝正式灭亡。

黄巢起义

政变与党政交错的后唐

后唐的建立者是李存勖,但后唐的根基是由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奠定的,李克用本不姓李,他的李姓是唐朝皇帝因其父亲李国昌勤王有功所赐。

《旧五代史》载有:“太祖武皇帝,讳克用,本姓朱耶氏,其先陇右金城人也。……咸通中,(李国昌)讨庞勋有功,入为金吾上将军,赐姓李氏……”。后唐的出现要追溯到唐朝末年的混战历史中。

896年,李克用因为勤王有功从河西节度使摇身一变,加封为晋王,等于唐朝统治者公开承认了李克用割据辽东的实力,但是李克用虽然权势滔天,

还是奉衰落中的唐王朝为正统。

李克用

然而,907年,朱温正式建立后梁,唐朝灭亡,实力强大的晋国成为朱温统一的障碍,于是朱温和李克用之间的争夺就开始了。一年后,也就是908年,李克用就抱憾而终,他的儿子李存勖即位,成为新的晋王。

经过长期的征战和韬光养晦,李存勖于923年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为了增强自身政权的合法性,李存勖便利用自己的李姓之便,沿用了“唐”国号,史称“后唐”。

李存勖

923年,李存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了后梁,把都城定在了洛阳,可以说,后唐是五代十国中领土面积最大者,无怪乎古人会言:

“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

李存勖的统治很快就被同宗的李嗣源所推翻。

李嗣源在李存勖称帝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后唐的辽阔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结果在晚年时也遭遇了政变,虽然未能成功,但却对李嗣源的精神造成了重大打击,他的儿子李从厚在李嗣源的灵前即位。

李嗣源

此后,后唐就走上了下坡路。936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换取救兵,直接武力攻入洛阳,后唐正式灭亡。与唐朝末年不同的是,后唐的历史始终贯穿着父子政变、兄弟政变,这也表示后唐的统治时间不会太长。

短暂而亡的南唐

南唐同样是李姓之人所建立的王朝,他的建立者是李昪,他早前随养父徐温姓徐,名字叫徐知诰,后来建立南唐时,自称是唐宪宗之子李恪的四世孙,又恢复李姓,称李昪。

徐知诰出生微贱,父亲李荣在战争中不知所踪,他也就成为了徐温的养子,正式改姓“徐”。927年,徐温去世,徐知诰以计谋剥夺了徐温亲子的兵权,一时间,徐知诰大权在握,

掌握了南吴杨姓王朝的实权。

李昪

随着徐知诰的权力越来越大,周边朝臣纷纷劝徐知诰称帝。937年,徐知诰建立齐国,两年后,徐知诰恢复李姓,主要为了让自己的统治更具合法性,还改名为李昪,

正式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除此之外,为了与唐朝有联系,他还为唐高宗和唐太宗立庙。然而,李昪建立南唐后并无开疆拓土的野心,只想偏安一隅。943年,他的儿子李璟即位后,积极地推行开疆拓土的政策。

李璟

面对南唐的积极攻势,北方的后周政权一直把南唐看作是心头之患,周世宗柴荣更是为了征服南唐而御驾亲征。

961年,南唐后主李煜即位,十四年后,南唐终于在李煜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灭亡,欧阳修评价他:“(李煜)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相比较大唐王朝而言,南唐的繁盛系于一人之手,却亡于多年积攒之误中。

李后主

后唐和南唐以“唐”正法统

后唐、南唐与唐朝的联系实际并不大,尤其是南唐与唐朝的联系更有些牵强附会之感,他们的国号中都有“唐”字,但意义大为不同,大唐王朝的“唐”代表了自身的繁荣与后人的赞赏,后唐和南唐的“唐”只不过是借唐朝之名以正法统。

从三个王朝的建立者皆为“李”姓之人来看,后唐、南唐与唐朝之间是存在一定关系的。后唐的建立者李存勖的“李”姓来源于唐朝皇帝的赏赐,

这是对李克用勤王功绩的一种肯定,所以后唐与唐朝并无血缘关系。

李存勖

南唐李昪的李姓是其原来的姓氏,本是唐宪宗之子的四世孙,从这一层面来看,南唐的李姓似乎与唐朝有血缘关系,但是这种说法只是自称,正确与否还未能得到证明。李姓只是李存勖和李昪为了在诸多政权中增强合法性的手段。

从三者的“唐”字来源看,后唐和南唐都将国号定为唐,除了希望增强政权合法性,还希望自己能够重振唐朝的辉煌。他们都以唐朝的继承者自居,

但是却缺乏唐朝开国和中兴时的意气风发

,更多的是内部的互相倾轧。

唐朝中兴

对于他们而言,唐朝的盛世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因为后唐和南唐不仅

在领土、经济实力和军队实力等方面无法与唐朝匹敌,

就连在子嗣和百姓认可度上与唐朝相比都是差强人意,所以他们只套用了唐朝的国号,却无法复制唐朝的盛世。

总结

大唐王朝立国几百载,在唐高宗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和唐玄宗李隆基等人的统治下,基础十分雄厚,所以即便安史之乱动摇了唐朝的统治根基,后来的皇帝们也能够在群臣的努力下实现中兴。

武则天

相比较之下,后唐和南唐则大为不同,两个王朝不仅建立时间短,而且内部斗争不断,外部又缺乏合法性,导致这两个王朝只勉强存在了几十年,之后就在内忧外患下灭亡了,这也是唐朝与后唐、南唐之间的不同。

唐朝和后唐、南唐之间的联系仅在于他们的建立者都是李姓之人,但是这个李姓的来源却不同,后唐的李姓来源于唐朝的赏赐,南唐的李姓来源于统治者的自称,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唐朝之名增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以及延续唐朝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旧唐书》

2、《资治通鉴》

#五代十国#隋唐#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