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阮佳的“玻璃心”被“治”好了
■王步云
文书阮佳决定“辞职”。
夜深人静,阮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晚点名时,指导员张洪彬单独找到阮佳,指出连部卫生标准低,让他好好整改。
“连部现在就我一个战士,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能打扫就不错了,哪有时间严抠卫生细节……”阮佳越想越觉得委屈,“我完成了那么多任务都看不到,就知道批评我,根本没人理解我的难处!”
第二天一早,面对阮佳的“辞职”申请,第81集团军某旅装步一连指导员张洪彬拿出一份内务卫生检查评比通报,“连部卫生标准低”这句话被特意标注出来。
阮佳顿时感到脸上有些发烫。按照连队惯例,这类通报一般会在晚点名时向全连传达,但指导员张洪彬只是私下单独对他进行了批评。
想到指导员这样做,已经是在尽力维护自己的自尊心,阮佳心中的委屈感顿时少了不少,但心里的结还是没能完全解开。
“阮佳的同龄人,大多还是学生娃,他自己也离开校园没多久。”在张洪彬看来,这些年轻战友跟以前的战士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是在某些时代特征上表现得更加突出一些。“阮佳就很典型。跟老兵相比,他更敏感,自尊心更强,被批评了也更容易钻牛角尖。”他说。
在前期的连队情况摸底中,张洪彬注意到,当下全连00后士兵已经占到1/4,95后士兵占六成以上。
“年轻战友身上有着更加个性化的时代特征。”张洪彬说,这给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挑战。
“更独立,民主意识更强,但集体意识偏弱”“自尊心更强,朝气蓬勃,但抗挫能力偏弱”“学习能力更强,接受新事物快,但过于依赖手机和网络”……在那份连队兵员情况总结中,张洪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梳理出多条年轻官兵的突出特征。
“玻璃心”只是其中“抗挫能力偏弱”的个别极端表现之一。
为了彻底“治”好阮佳的“玻璃心”,张洪彬决定给他来点“狂风骤雨”的历练。
在一次互评活动中,张洪彬引导官兵开诚布公地给阮佳提出批评意见。
“工作表现没得说,但很难接受别人的建议”“有点不合群,有时会为一句玩笑话气上头,其实战友间没有恶意”“那些批评都是为了让你更好进步”……当大家都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阮佳理解了那些批评意见背后的善意。
想到每次面对批评,自己条件反射般的抵触心理,阮佳意识到自己确实不应该。
后来,在为连队摄制宣传片时,阮佳一反常态地向战友们说:“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直接找我,咱们一起商量,都是为了建设好连队。”
最终,这部集合了全连战友宝贵建议的宣传片,在展播时赢得了一致喝彩。
阮佳不再“玻璃心”,指导员张洪彬信心倍增。但他深知,对年轻战友的教育培养依然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