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吴昌硕得意门生 齐白石至交 他说自己作品谈不上艺术?

2020-08-31新闻18

作为20世纪初中期北京画坛的领军人物,将海派画风带入北京画坛的先锋人物,今天的人们对 陈半丁 ,似乎并不那么熟悉。

吴昌硕 得意门生, 齐白石 至交,陆小曼恩师,陈半丁的 艺术之路 虽称不上顺风顺水,但也坎坷无多。出身医学世家的他幼年贫寒,6岁丧母,9岁丧父,十多岁便为人佣工。18岁时,由老家山阴(今绍兴)前往上海谋生,得蒲作英帮助,介绍与任伯年相识。不久,又结识了吴昌硕。陈半丁跟随吴昌硕十年,朝夕相处,深得吴氏真传。

陈半丁

吴昌硕对这位弟子十分满意。1906年,陈半丁自上海赴京,鬻画为生。可是,初来乍到的陈氏,一无根基,二无人脉,三无达官贵人相助,鬻画又谈何容易?四年后,陈半丁邀吴昌硕来访。在京数月,吴氏亲自为他撰书画、篆刻润例,并介绍京城名人吴颧岱、贺履之、陈师曾与他相识,局面才逐渐好转。1922年陈半丁的十幅作品由陈师曾携带到日本与吴昌硕、凌直元、王梦白等人作品同时展出,六幅作品被人购去。自此,陈半丁的艺术市场终于打开了新局面。

8月8日至11月8日,“天半人半——纪念陈半丁逝世五十周年特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

图为展览现场

打开新局面:陈半丁的艺术成就

吴昌硕提携非虚,但陈半丁的艺术成就才是成功的关键。

陈半丁早年画风出自“海派”,以涉猎广泛,一生擅作花卉、山水、人物、翎毛及书法、篆刻,是京津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花鸟画成就最高,起初是承袭“海派”绘画传统,后又从徐渭、石涛笔意中得其精妙,容文人之大雅,最终形成了与齐白石大写意相对应的小写意画风,世称“陈派”。

图为展览现场

“陈派”之花鸟溯源青藤、白阳,同时对石涛、恽南田、扬州八怪等均有广泛涉猎。1920年代是陈半丁花鸟画的“修炼之年”。初期以前纯拟各家者较多,笔墨淡雅,形神俱佳。20年代中期以后,多是以缶翁之意出之,参己意加以变化。到20年代后期,已渐远缶翁的狂放重拙,而一变为清秀、潇洒,即便是浓艳,也有超逸之气。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陈半丁已初步形成了自家风貌。从1930年代初到1940年代,其作品风格潇洒、古雅,极具书卷气。

展览现场

一方面,他在博采诸家的同时,对陈白阳的研究最深,吸收借鉴也最多;另一方面,他到了北京以后,书法开始由碑入帖,由专师吴昌硕到转学“二王”、董其昌等。这一时期的风格,以融合吴昌硕、陈淳为主调,均以己意蕴化而出。1950年代至1960年代,其虽有乘兴挥洒、笔墨酣畅淋漓之作,但更多地渐趋拙朴、厚重、含蓄、温润,呈现了柔厚敦的境界。

陈半丁的山水画创作由“四王”入手,直溯宋元,师法古人,临古不辍。他一生钟情石涛,并颇得苦瓜和尚之奥妙。1930年代是陈半丁山水画创作的整合期,其主要特征就是以石涛笔意为基调,同时融入了宋元诸家诸法之长,作品既有宋元的高古意趣,又有明清的笔墨韵致,形成了一种更为疏放、苍润、古雅、简约的个人风格。1950年代之后,陈半丁的山水体现了他对于虚境的追求。这些作品看似在写实景,其实在用笔上已与此前有了较大变化,画风更加灵动、浑融,将现实的大山大水,化作大写意的水墨艺术语言,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艺术理想。

作为“运古”高手的陈半丁,一方面研究古法不遗余力;一方面发挥个性,表现自我。务以古人成法,运以自然丘壑,加以个人的理想化,造成一种与古不背,却与古不同的独特画风。

虽然陈半丁在书画方面迥然不群,但他最自信的还是篆刻。他曾有印一方:“印不让人”,足见其自负。他1894年在上海从吴昌硕学习篆刻,颇得吴氏真传。二十、三十年代他谨遵师傅,“钝刀硬入”、“冲切兼施”、“巧拙互用”,功力十分深厚。他上溯赵之谦,吴让之,近而探源秦、汉及战国古印,积其所长,注重章法的大疏大密和篆刻的古朴自然。所作印章,结字布局,线条劲挺,气息高古,构思奇巧,极有布白之妙。

佳作频出:陈半丁的代表作品

陈半丁山水、花卉、篆刻兼通,各个艺术门类均有佳作。其山水画《赤壁赋图》为上乘之作。

该画作于1926年,是陈半丁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作品取材于苏轼的《赤壁赋》。关于此画,史树青曾题:陈半丁先生绘《赤壁夜游图》轴,东坡先生赤壁之游,前后两赋,名垂千古。今赤壁长诗由半丁先生书于本图之上,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佳作也。古希腊诗人西蒙奈底斯曾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亦认为“书画同源,本为一体”,因此,在绘画中表达诗境,在诗中表达画境,是中国诗人画家的共同追求,而“画中有诗境”对绘画来说是很高的肯定。该作曾于 荣宝斋 上拍,竞得22万元。

花卉,是陈半丁成就最高的画科。作花卉,陈半丁多以 折枝 花入画,画家画花卉不取全株而只采其中一枝或若干小枝,笔画细腻,构图别致。此类作品在宋代达到顶峰,其雅俊秀丽的审美品味为后人追摹至今。陈半丁作小幅花卉作品,多效此法。“牡丹”是陈半丁最为绘制的花卉题材,该画画面内容丰富热烈,两朵牡丹一白一红摇曳生姿,一正一背之态相映成趣。牡丹笔简形具,叶片随彩勾形,山 石墨 气十足,间以墨点勾连画面整体,笔法淋漓尽致,设色浓艳如生。画面适当留白使整幅作品密而不塞,神 完 意足。题款“总领群芳”突出牡丹的文化意味。

此外,从此图亦可看出,陈半丁的艺术虽承继吴昌硕,但在笔墨挥洒中较吴昌硕少了几分奇俊而多了几分雅致,少了几分重拙而多了几分灵动,少了几分苍遒而多了几分秀润。由大写意画风格转为小写意画风格。他堆吴昌硕浑厚雄强式画面加以调和,逐渐凸显出个人化风格面貌。

该画是陈半丁《花卉册页》中的一幅水墨白菜,画面之中描绘了两棵白菜,一棵短粗,一棵高细。粗者叶片散开,形态张扬,用墨较重以凸显其位置在前;细者菜身紧裹,高出画面之外,用墨较浅以表其居于后。除了构图有别于折枝作品以外,该画更注重表达笔法和墨气的结合与表达,以中锋之笔写白菜筋脉,以泼墨法画白菜叶片,浓淡变换间尽显酣畅墨韵。

清风高节是家传:陈半丁的傲与不傲

今日再谈陈半丁,最令人敬佩的是其为人。

1906年陈半丁自上海来到北京,曾有人推荐任职为官,陈半丁毅然谢绝。他以“清风高节是家传”自居,恪守先人遗训,专门从事艺术,以卖画为生。而这时,他书剑飘零,寄食京都,囊中羞涩,却仍不改先志,叙写国画传统。

陈半丁 临蓝瑛笔意图轴 旅顺博物馆藏

国难当头,陈半丁又显民族气节。1938年,北平沦陷,陈半丁不为日伪政府作事,坚持以卖画刻印为生,刻“强其骨”、“不使孽钱”两方印章为座右铭。

人格如此,艺格亦然。

1923年、1926年,“京派”中最具领袖地位的陈师曾和 金城 相继去世,陈半丁开始挑起大梁,成为“京派”重要的奠基人。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受到政治上极左思想和艺术上“以素描来改造国画”的融合派的影响,使传统中国画受到严重影响,这在京城表现得尤为严重。面对这种情势,陈半丁团结众多“京派”画家,积极奔走呼吁,设法解决老国画家的生活问题以及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在其倡议下,政府于1954年正式成立“民族美术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前身),这是有史以来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美术研究机构。

陈半丁 元人诗意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毫无疑问,陈半丁是高傲的。他拒出为官,不使“孽钱”。但他又是平易的。他的绘画如此成就,却十分谦逊。他常说,随便抹两笔的,哪里就算得上艺术?艺术范围太大了,就连建筑制造乃至枪炮子弹,全是艺术。绘画不过是文人余兴,课余爱好,往清高里说,也不过是一种高尚的玩艺儿而已,像我这简直谈不到艺术。

教书育人,他也从不觉得全能。“一群学生学画,叫他们都学我,这个不妥当,就如同唱戏,他是旦角的嗓子,绝不能因为和我学而唱老生,所以与我不相近的我不教,不能让人家费力不讨好”,陈半丁如此说道。

终其一生,陈半丁追求书画篆刻艺术,为国画前途奔走,可谓:

墨蕴人生,容世间欢乐坎坷

笔藏大义,为 华夏 凛然担当

#书法字画#陈半丁#吴昌硕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