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贵州消防指战员“乘风破浪”驰援四川泸州

2020-08-31新闻6

8月17日,受四川盆地强降雨影响,多条河流超警戒水位,当天16时,长江泸州段水位达到13.4米,流量34500立方米/秒,沱江富顺站水位270.22米,流量6360立方米/秒。

8月19日10时30分,二十年一遇的特大洪峰流抵达泸州,水位达18.13米,超警戒水位3.13米,超出馆驿嘴滨江路面1.81米,超出东门口滨江路面2.31米。

防灾度汛,洪峰过境牵动人心。

为全力应对“8·19长江特大洪峰安全过境”,接上级指令,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闻“汛”而动,调集贵阳、遵义、毕节、安顺4个消防救援支队36辆消防车158名消防指战员成立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抗洪抢险突击队驰援泸州。

连日来,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抗洪抢险突击队在援川期间听党指挥、向险而行,发扬连续奋战作风,发挥突击队作用,积极参与抢险救灾。

期间,发生在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抗洪抢险突击队的一个个小故事,温暖而感人。

泸州籍贵州消防员返回家乡抗洪抢险

在此次援川抗洪抢险突击队中,有一位四川泸州籍的贵阳消防员一直冲锋在抗洪抢险一线。

他,就是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抗洪抢险突击队贵阳分队的消防员穆晓龙。

8月19日,正在四川泸州老家休探亲假的穆晓龙,接到队里通知要求召回集结并增援外省,原本打算接孩子来贵阳读书的计划被打乱。但穆晓龙没有犹豫,驾车快速从泸州赶回了贵阳。

“当时还不知道是来支援泸州。”得知又要回到泸州,这让穆晓龙精神倍增。

2009年,穆晓龙加入消防救援队伍,至今已有11年。

11年间,他已经成为各类救援、救灾的“老将”。如今,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抗洪救灾,在他看来,终于有机会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这也是责任与担当。

8月21日,穆晓龙随队开启了一天的救援工作,而这次工作的重心,则是清理现场的淤泥。当天,刚清理了10分钟街道,一位老人找到了正扛着水枪的穆晓龙,称家里的物品都被淹没了。

穆晓龙随即同熟悉现场情况的两名当地消防员赶往老人家里,只见老人家里水淹没至小腿,各类杂物在水上漂浮,夹杂着淤泥、粪便的水,发出阵阵刺鼻的恶臭。穆晓龙和队友毫不犹豫踩着水就开始搬运。

待全部物资搬运完毕后,穆晓龙悄悄跑到楼梯间挽起裤腿,两道被划的伤口正不停向外冒血。他用两张卫生纸擦了擦便迅速回到地下室,搬运完物资,抽水的任务还在等着他们。

由于地下室的空间十分狭窄,大型的抽水机械进不去,只能靠消防员手工抽水。消防员用铲子将积水铲进水桶里提到室外倒掉。一铲一倒……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已数不清重复这样的动作多少次。终于,老人家地下室的水位从小腿下降至鞋底。

谈及此次救援,穆晓龙坦言,消防员多半的时间都会在队里,妻子现在怀着二胎,不方便照顾儿子,儿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泸州。

“有那么一瞬间是想到了家里的父母和儿子,要是受灾严重了,我相信我的队友们也一定会拼命保护他们。

说完,穆晓龙再次投入到其他清淤除障现场。

此次,四川泸州籍的贵州消防员返回家乡抗洪抢险的还有其他人,他们始终把抗洪救灾摆在首位,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铮铮誓言。

“你在前方清淤处障,我在后方做好保障”

抢险救灾行动被称之为“不见硝烟的战争”。

后勤保障救灾与保障打仗虽有区别,但却在各个方面相似相通:不仅都需要后勤工作生成强大的综合保障能力,需要全体后勤消防指战员拥有“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理念和意志,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还要求后勤走向“前方”,在某些领域承担先锋队、突击队和主力军作用。

此次援川,六盘水市消防救援支队派出全省首台被装洗涤消防车出征。同时,随车出征的3名消防指战员主要负责一线指战员被装洗涤工作,保证在抗洪一线消防指战员能穿上干净整洁的衣物。

被装洗涤组组长王奕文负责联络各消防救援支队,收集各队抢险救援服清洗需求。由于清洗数量较多,耗时较长,如何保证清洗工作高效运转,需要做好时间和人员的全面统筹。另外,一线消防员的抢险救援“战衣”人手一套,没有多余的用于更换,这就要求洗涤工作必须连夜进行或是前线指战员轮换休息时见缝插针开展。

8月21日22时40分,王奕文接到洗涤任务,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抗洪抢险突击队贵阳分队一线指战员30套战斗服需要清洗。为确保一线指战员次日能穿上干净的战斗服,王奕文带领2名同事立即投入洗涤工作,用近2个小时的时间将30套战斗服全部清洗烘干完毕,并叠放整齐交付一线。

清洗工作既要连轴转,更要精确时间见缝插针。8月22日中午,前线指战员轮换午餐,看到大家橙色救援服上的淤泥和污渍,3名指战员主动放弃午餐时间,迅速用1个钟头为大家清洗战斗服20套;当晚11时,再次连夜为大家清洗战斗服48套。

此外,3名指战员还协助承担着餐车保障、战备物资运送等工作。

在四川泸州抗洪抢险一线,有一个“大家伙”格外引人注意,它上得了战场,下得了厨房,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它就是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抗洪抢险突击队遵义分队的“移动厨房”——饮食保障车。

这台饮食保障车,主要用于大型灾害事故现场救援消防指战员的饮食保障,装配着全自动液压操作平台,饮用水2吨,大功率炉具、抽油烟机各两套,大功率蒸饭机两台,冰箱一台,热水器一台,可持续供电220伏柴油发电机一台,室内外50瓦照明灯9盏以及各类厨具、一次性餐具等,仅两个小时就可以做出200份伙食。有效地解决了消防指战员在灾区的饮食问题。

为了参战队员们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热饭热菜,顺利投入战斗,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抗洪抢险突击队遵义分队后勤小组人员克服人数少、任务重的困难,加班加点,每天清晨6时就要为200余名指战员开展一天的采购、清洗、做饭、加油、卫生防疫等工作,部分指战员因任务未能及时归队吃饭的,后勤人员们还要承担送餐工作,每天最多要做5到6餐,保证全体参战指战员吃饱、吃好、吃卫生。食堂还实行24小时服务,不论队员们何时回来,都能够保证让他们吃上热乎乎的饭菜。通常后勤组人员每天都只能睡四到五个小时,就是为了全力保证救援人员随时返回随时就餐。

消防指战员收到家人的“特殊礼物”

8月25日,七夕节。正在泸州抗洪一线战斗的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贵阳支队金戈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余路遥收到了女友陈赛发来的一条微信消息,消息是一篇WORD文档。打开之后,一封文言文写成的“情书”呈现在眼前。

“兄长如晤:流光掷人,兄长赴江城救灾已五日有余,未知诸事安否?初,汝谓予曰:江城逢水患,民张皇抢攘者难计,吾心下不忍,欲往之。吾独念,数日后乃乞巧佳节,吾此去,不知归家何日,恐难同汝把臂同游,是深负汝……噫,尺牍有尽,相思绵长。七月初七,予当举目凝望皎皎明月,以托拳拳相思,与君天涯共此时也。天色如晦,善自珍重。”书信中,女友如此写道。

整篇书信的字数不多不少,刚好520字,羡煞了身边的战友。

8月20日,余路遥随队友从贵阳出发,前往四川省泸州市援助当地抗洪救灾。这段时间,他一直战斗在大面积清淤、抢险救援的第一线,力保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帮助群众复工复产。

余路遥的女友陈赛是贵阳市第六中学的一名教师,酷爱文学。两人相识才几个月。七夕,他们原本是约定要一起过的。可突如其来的这场洪涝灾害,让两人的打算落了空。

对于自己写的这封文言文情书,陈赛表示,她想通过中国传统的方式向奋战在抗洪一线的男友表达问候和思念,同时向全体消防员致敬。另外她与男友有个约定:他鼓励她多运动,她鼓励他多看书。

8月26日,同样在泸州一线战斗的贵州消防救援总队抗洪抢险突击队遵义分队的专职消防员周传根也收到妻子传来的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胎儿的彩超照片。

原来,周传根的妻子即将临盆,为了让在前方的丈夫安心工作,妻子发来胎儿的彩超照片让丈夫放心,同时也希望任务早日结束,丈夫平安归来,共同见证孩子的出生。

“抗洪回来,我一定娶你”

“抗洪回来,我一定娶你,这次是真的!”

8月25日中午,在四川省泸州市,结束完上午的清淤工作,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抗洪抢险突击队贵阳分队的消防指战员王家锋,悄悄“躲进”消防车里,拿出手机和妻子开了个视频,向妻子承诺道。

原来,王家锋和妻子原本将在8月底举行婚礼。酒店、婚房已经定好了,请柬也发出去了,由于身处抗洪一线,婚礼不能如期举行了。其实在今年2月底,原计划结婚的两位新人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就推迟过婚礼,疫情期间,王家锋在队里职守,而身为护士的妻子,则要留守当地的医院抗“疫”。

当天,与妻子联系后,得到妻子的理解,王家锋松了口气。

自8月20日,王家锋随队友前往四川省泸州市增援一直奋战到现在。

王家锋是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醒狮路消防站的消防车驾驶员。当接到前往泸州增援的任务后,他主动请缨前往泸州。

由于醒狮路消防救援站地处市中心,平日里出警频繁,且增援的情况较多,4年来,王家锋驾驶消防车平安运送队友往返多次。

王家锋鼓起勇气向家人告知了去泸州抗洪事宜后,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家人一再表示一定要注意安全。这给王家锋吃了颗“定心丸”。

增援现场,为了确保安全行车,王家锋成为增援队伍中睡得最晚和起得最早的人。每晚结束任务,他要对车辆进行检查保养,早上提前半个小时起床排查车辆隐患,时刻注意车辆的状态,车辆出现什么不同的声音,哪个零件松动,都要及时进行检查,保证车辆时刻处于最佳性能。

对于道路上的淤泥,消防指战员需要用水枪喷水进行清理,而这就要求消防车的供水必须充足。为防止意外断水与供水不足,任务间隙王家锋需要对滨江路及清淤排涝的道路、水源地提前进行熟悉。王家锋告诉机子和:“我成了最熟悉滨江路的外地人。”

连日来,在王家锋与队友的共同努力下,被厚厚淤泥覆盖的滨江路已变得清洁干净。

……

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抗洪抢险突击队在四川泸州市增援的故事尚未完结,但一个个暖心故事彰显了贵州消防指战员为了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无畏冲锋的精神,也体现了消防指战员家属识大体、顾大局,主动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为指战员创造了安定的后方,给消防指战员们工作的强大动力与坚定信心。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马春晓

通讯员谢金彬黄骁赵久川

编辑吴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