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我国,其中思想文化逐渐扎根于中原大地,成为百姓普遍信奉的佛法。但相比于诞生于本土的宗教—道教,佛教在中国的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甚至出现过三武一宗灭佛的惨败命运。
所以如此相比,道教在中国可谓是一帆风顺,甚至受到多代帝王的敬仰。与此同时,道教与儒家学说有着相似的文化根源。虽然儒家学说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与政策,但是道教也提到了从旁辅助的作用,其中老子所遵循的无为而治正是历朝初创之时,所采用的的政策。例如,西汉初创之时,天下百姓刚刚经过秦朝末年的暴乱与楚汉四年的风筝,不适合大兴土木,此时的政策便是道家思想,韬光养晦。
但虽说是如此,但对于本土宗教,与千百年流传的儒家思想相比起来,人们只知皮毛,却不了解道教深层含义。其实道教最初源于中国人心目中的神祟观念,经过思想家的的修正与变革,这才从神仙方术演变而来,成为后期为皇权服务的辅助思想。
通过成百上千年的演变,道教的旁支逐渐分化,进而融合,成为如今所说的两派即全真道和正一道。
北宋末年,王重阳考察各家道教的教规以及法术,从而进行融合调整,创立全真教。后经邱处机的发展与壮大,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宗派。例如,如今的华山派,清静派等。而正一道起于元朝,乃是由帝王册封,相比于全真教信徒更多,且是由皇家册封,地位更为高等。如今派系仍然分布在世界各个地方。
王重阳初始创立道教之时,对于弟子的约束与佛家相似。一方面设立教规,提倡弟子应在教观之内进行修行,清心寡欲,不沾染美色与酒色。因此,全真教修炼的教徒主要是祛除七情六欲,修身炼性,这一点自然与佛教对于教徒的约束不谋而合。
道教派下的弟子是各有区分,其中职位以及地位也是有所不同,如被众人所认可的信士、居士、道士和法师四种,其中民间还会有不入道观的编外人士,如方士、术士等。
信士,其实是属于道观的编外人员,其存在只是一家之言,并没有经历过正式的宗教认定;而居士相比于信士,便是正式弟子,受到了道教的正统驯化,持有全真教的教规且有证书在手;道士相比于居士的不同点,便是没有受到正统的道教驯化,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差别;法师,相比于前两者自然是高人一等,乃是在教观之中享有一定地位,且有领导角色加持,主要是便是修习科仪奥秘,犹如佛教之中的参透佛法。
斋蘸科仪,这一场景经常会在影视剧中看到,如皇家或者说贵族之家遇到重大祭祀,常需要道士进行主持,此时道士便是身着道袍去便是身着道袍,手持法器,用仙乐、舞蹈、书法绘画等驱除邪祟,以此可以清除杂欲、求福免灾。
一般在祈福或者是去病、祈雨祝寿之时多用此法,除此之外,若是教观之中遇到重大节日,或者是祖师爷的圣诞、朔望之际,皆有此场景出现。
为了以表尊敬,叩拜是最基本的礼仪。一般信徒对于常人进行的是拱手礼,但是对于神仙或者真人便是进行的叩拜礼,作为基础的拱手礼一般都是抱拳,其中叩拜又可分为三种,即一礼三叩、三礼三叩和三礼九叩。
由于道教的礼仪与教规的不同,其中教徒所担任的职位自然有不同的称谓。如方丈,也就是住持乃是公选而来,主管道教丛林的一切事物,需要有德行深重之人,需要经过教法洗礼,忠于教规之中方可担任。监院乃是道观的最高管理者,乃是由寺院之中的教徒所公选而来。负责迎送宾客,接待来访人员的乃是知客;至于外出为人家祭祀或者祈福之人称为高功;而道教之中最为德高望重的道士真乃称为真人,因道行高深,进而羽化登仙。
结论
对于道教人们的了解是少之又少,相比于从印度传来的外来宗教,道教似乎已经被排斥在儒家和佛教之外,但因为诞生于本土,又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后人对于道家的传承也要承袭祖先,继续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