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肥胖、糖尿病高发的原因一直存在争论,我来谈谈我的观点供参考

2020-07-19新闻5

近50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而来的是与代谢相关的疾病不断增多,特别是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等,大家很容易就想到这些疾病和饮食是密切相关的。人们从食物中获得大量的营养物质,特别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虽然这些物质对人体都有影响,但哪个是起到主要作用的物质呢?特别是对于糖尿病、肥胖,是脂肪还是碳水化合物,还是有其它的原因。关于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争论,以前人们认为脂肪占主导地位,现在很多人认为碳水化合物才是罪魁祸首,其实我觉得这些论点都具有片面性,真正的原因还是非常复杂的,简单归结为这两个原因,未免过于简单。国际上大家的争论也是不断的,美国糖尿病协会的会议上就曾经展开过辩论,从中也可以了解目前认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一种观点:

与低脂,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相比,高脂饮食对健康更有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低碳高脂饮食,甚至是生酮饮食。具有这类观点的人特别提到一项研究,关于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增加对代谢综合征中循环脂肪酸和棕榈油酸的影响。该研究发现增加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可促进血浆中棕榈油酸的水平,而棕榈油酸的增加与一些代谢性疾病相关。棕榈油酸被认为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腹型肥胖的独立标志物或者说是危险因素。但棕榈油酸可随着饮食中饱和脂肪的增加而减少。通过低碳高脂饮食,可以使饱和脂肪氧化增加和饱和脂肪合成减少,从而导致血浆饱和脂肪和棕榈油酸减少,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如果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预示着饱和脂肪的储存量增加和饱和脂肪的合成量增加,从而导致血浆饱和脂肪和棕榈油酸增加,增加胰岛素抵抗。认为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饮食对心血管健康有利,不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只要将简单碳水化合物减少,就能够在饮食中享用饱和脂肪,并且能保持良好的血脂水平。

另一种观点:

更关注目前的碳水化合物的类型或者说性质。虽然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出现顺序尚不确定,但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同时,认为加工食品的消费和塑料产品的广泛使用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其实,人类的祖先,高脂饮食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都经历过,这与当时所处的环境相关,比如温暖的环境倾向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而寒冷的环境则倾向于高脂肪(以肉食)为主,这两种饮食方式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都可能导致肥胖和高胰岛素血症。但是,由于我们的祖先所进食的碳水化合物是以复杂碳水化合物为主,含有丰富的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并且也没有受到环境的污染。

但是,现在的碳水化合物以精加工为主,很多营养素被去除,升糖指数非常高,甚至比葡萄糖还高。为了使保存期足够长,有些还要添加防腐剂或其它成分,这样才能长期保存。这些因素可能是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和胰岛素抵抗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国外的研究也确实发现一些食品添加剂会增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增加基础胰岛素水平。另外,塑料制品中含有有机化学物污染物-双酚A,研究也发现其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肥胖。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在80年代以前,当时人们生活相对比较困难,很少有肉吃,油脂也相对缺乏,人们进食碳水化合物相对是比较多的,我觉得当时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远超现在,但是当时肥胖和糖尿病人并不多见。

以前的研究发现低脂饮食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代谢能消耗几乎没有差异。相对来说低脂饮食会使体内脂肪减少略多,但总体重相差不大。荟萃分析也证实低热量低脂饮食与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之间代谢率变化差异很小。也就是说热量在体重控制发挥的作用更大,热量减少体重就会下降,无论是采用低脂饮食还是低碳饮食。

但是,现在很多人把控制体重的矛头指向碳水化合物,特别是一些生酮饮食的支持者,好像碳水化合物就是代谢疾病的罪魁祸首。其实,我个人不能接受这个观点,我不否认生酮饮食在减重、降脂、降糖方面的作用,但这种饮食方式不是一个好的可长期使用的饮食方案。

我觉得饮食的来源和加工方式可能更重要,特别是精加工食品,它们含所有糖、盐、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化学污染物(有机和无机)等,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激素与细胞之间沟通的信息传递,使细胞的周围环境发生改变,细胞的能量代谢受到影响,细胞的工作能力下降。

这才是2型糖尿病和肥胖高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然不是全部。

总之,对于肥胖、糖尿病这类慢性疾病,我觉得更应该关注的精加工食品对人的影响,并且放到重要的方面来讨论。

我们目前高发的慢性疾病与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都是分不开的。精加工食品的流行其实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个表现,空热量(简单的说:空热量是指有热量没有营养)的食品的流行及在市场所占比例也可说明这一点。

虽然我们认识疾病还在盲人摸象阶段,但是,发现一个问题就应该解决一个问题,直到解决所有能解决的问题。无论怎么说,健康、新鲜、未经加工的食物,在促进健康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内分泌疾病#糖尿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