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荷风四面亭植物配置图 好听的园林景观名字

2020-08-12知识14

不同建筑类型的植物配置是怎样的? 1.古典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中国园林建筑有亭、廊、榭、舫、厅堂、楼阁、塔、馆、轩、斋等多种类型,其中亭是中国园林建筑中应用最广、形式最多样的一种点景建筑。亭的形式很多,从平面上分有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从屋顶形式分为单檐、重檐、三重檐、钻尖顶、平顶、歇山顶、单坡顶(如扇亭)、褶板顶,从位置分有山亭、半山亭、桥亭、沿山亭、靠墙的半亭、在廊间的廊亭、于路中的路亭等。亭的形式不同,性质不同,对环境植物的要求也不同。中国人建亭多讲究立意,模拟大自然创造一种感人的气氛,而这种气氛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周围的植物配置。在古典园林中,有将亭建于大片丛林之中,使亭若隐若现,令人有深郁之感。在丛植林木配置中,可以用同一个树种种植成林。苏州留园的舒啸亭,四周遍植枫树,每至秋日,丹枫绚丽、景色秀丽。如用多种树种配置,则要注意树的方向及地的高低是否适于多种树种、树叶色彩的调和对比,常绿树与落叶树的多少、开花季节的先后、树与亭的式样以及颜色的衬托等。如苏州沧浪亭中的沧浪亭,四周林木葱郁,一派天然野趣图20。图20苏州沧浪亭在丛植林木配植中,多种树种丛植往往以一种或数种树木。中外古代园林水体的植物配置有什么特点? 给人以清澈、明净、近人、开怀感受的水体,是园林中重要的构景要素。古人有喻山为骨骼,水为血脉,建筑为眼睛,道路为经络,树木花草为毛发的说法。古今中外园林,都非常重视园林中水体的运用。水体能使园林产生很多生动活泼的景观,形成开朗的空间和透景线。水体在园林中好似画面的空白,使得园林虚实相生,刚柔相济。我国古典园林自南到北,几乎无园不水。古往今来,园林水体与植物之间就有着密切的关系,“画无草木,山无生气;园无草木,水无生机。可见,园林水体的植物配置是造景不可缺少的素材。园林中的各种水体,无论它在园中是主景、配景,还是小景,无不借助植物来创造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水在中国早期的园林中早已被纳入,在青山绿水中也就少不了植物的配置。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着“瑶池”的神话,据《穆天子传》中记载:“左带瑶池,右环翠水”以及“轩砌之下,植以白环之树,丹刚之林”,可以看出,在早期人们对园林水体的植物造景就有所重视了。秦汉时代,水在庭园中运用甚常。如汉武帝的上林苑中有八条大河贯穿于苑内辽阔的平原、丘陵之上,此外,还有天然的湖泊十处,人工开凿的湖泊也不少。从《三辅黄图》中得知,其中太液池岸边种植柳树之类的植物。拙政园的植物配置 1、拙政园日常种植的植物:红梅、绿梅、腊梅、南天竹、火棘、枇杷、栀子花、松、竹、荷花、杉树、牡丹、芍药、江浙山茶、月季等乔木、灌木,以及以松、杉、柏为主体,配有冬红果、山楂、木瓜、杜鹃、榔榆、雀梅等品种的苏派盆景。2、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1376563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3、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扩展资料:拙政园建筑概述:1、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约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2、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

#四大名园#济南大明湖#风景园林#建筑#沧浪亭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