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一个地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平均海拔3100米的深度贫困县。“守着绿水青山受穷”“土豆、玉米种了只能喂猪”曾是当地百姓穷困生活和薄弱产业的写照。
在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木里县工作小组的帮助下,木里县发现了藏在山谷密林中的产业发展密码,成功摘帽脱贫,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走上了以“药王谷”为龙头的中草药产业发展之路。
俯瞰沿山而建的木里县城。
在高山密林中
发掘产业发展密码
“药王谷项目在哪个位置?”“整个木里县都是药王谷。”
面对记者的提问,佛山市高明区委常委,木里县委常委、副县长胡安泉的回答令人为之一振。
木里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这里地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过渡地带,面积超1.3万平方公里,相对高差4488米。散落在高山密林间的全县113个行政村中有97个是贫困村。
连绵的山林既是生存的考验,也是自然的惠赠。
巨大的海拔落差形成了“一山四季”的立体气候,造就了各类中药材得天独厚的生长种植环境。木里全县已发现野生中药材970多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这需要一个撬点,我的理解就是‘药’。”在调研走访了全县29个乡镇后,胡安泉给出产业发展的构想——在木里打造中国“药王谷”,发展中草药产业,在全县29个乡镇因地制宜种植或采集中草药。
木里县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全县已种植有中药材3194亩。
木里巨大的海拔落差形成了“一山四季”的立体气候,造就了各类中药材得天独厚的生长种植环境。
木里县锄头湾村村民在党参育苗基地耕作。
延长产业链条
让特产走出大山
“我们木里有松茸、蘑菇、羊肚菌、马鹿菌、鸡枞菌、馒头菌、扫把菌、喇叭菌……”面对直播镜头,胡安泉如数家珍般推荐木里的特色农产品。
前日(7月16日),“佛凉协作云上优选”消费扶贫直播启动,首日线上线下销售额超过1.2亿元。广东(佛山)对口扶贫协作工作组轮番推荐11个贫困县的扶贫农特产品。
直播中,木里带来了三款加工包装好的农产品,分别是野生松茸、牦牛肉干和羊肚菌。
这三款产品背后,是一条从山上延伸至山下的产业链。
在木里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门店、仓储、加工线一应俱全。一款款包装精美的木里农特产品陈列在展柜中,供顾客挑选。
该园区负责人、木里县农投公司董事长詹长友介绍,以前大部分特色农产品只能“走鲜货”,但深加工后的产品“耐运输、好存储、附加值高”,能走出大山。
木里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去年销售额达700万元,今年目标为1000万元。
木里县农投公司董事长詹长友向记者介绍木里特色农产品。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木里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木里县以药王谷为龙头项目,已形成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药物(药王谷)、礼物(文化旅游产品)的四大主题产业链。畅销的特色农产品就是产业链延长的成果。
被标注为“木里之礼”的特色农产品。
在木里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工人为橄榄油加工。
药王谷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7月,木里县锄头湾村村民马苏朗骑着摩托车,奔忙在山间田地里,心里盘算着收成的日子。
去年11月,1200公斤党参干品以每公斤60元的合同保护价,从锄头湾村销往外地,为村民带来了7万元的集体收入。
马苏朗告诉记者,从前村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土豆和玉米,“根本卖不出去,只能喂猪”。
2018年,由佛山援建的党参育苗基地选址日照时间长、年温差小的锄头湾村,规划了250亩的药田和育苗基地。
锄头湾村村民在党参育苗基地劳作。
项目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行。除了在收成时分红,合作社还从农民手里以一年每亩500元的租金将土地流转过来,并以每天80元的工钱雇佣村民耕作。
据悉,去年木里县的中药材产业为当地解决了6300多个就业岗位,贫困户陈文明就是一例。
她是锄头湾村海螺山农牧合作社成员,家门口外就是百亩药田。去年,陈文明依靠在合作社做工的收入成功脱贫,加上养牛养猪的收益,她一个人的收入超过2万元。
作为海螺山农牧合作社负责人,马苏朗满怀期待地说,“今年10月,我们会有下一批收成,今年长势非常好,乐观估计,集体收入会达到250万元。”
因村施策,像锄头湾村这样的例子在木里比比皆是。当地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思路在29个乡镇发展种植园区、药材加工基地和药苗育成基地等。
其中,佛山向博窝乡提供援助资金13万元,新建一个丁央贝母育种基地;在乔瓦镇投入80万元,用于新建木里县的中药材育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乔瓦镇投入45万元,建设中药材种苗驯化基地。
在产业加持下,今年3月,木里县成功摘帽脱贫。
高附加值农作物转换成百姓真金白银的收入,栖身山林的村民守着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
胡安泉(蓝衣)在田间查看示范党参种植。
俯瞰锄头湾村,美丽宁静的山村宛如世外桃源。
记者:梁焯贤、梁淑梅
摄影:容铸华
编辑:陈帼伟
校对:刘燕君
监制:李琳、温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