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小石潭记对心由境生的理解 小石潭记中作者的心情由喜转忧,我们怎样理解??

2020-08-12知识9

小石潭记中作者第一段说心乐之后面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怎样理解这一心理历程? 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写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是鱼“似与游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小石潭记课后题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文中凄苦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白话释义: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小石潭记中文中出现了两个乐字却又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收篇 这样矛盾吗 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理解 帮帮 柳宗元那时候写永州八记是在被贬时作为罪官,他只能在山水中排解内心的凄凉苦楚。但他不像苏轼有儒道释的综合。他骨子里的儒家思想让他难以排解。虽说“乐”,也只是自欺欺人。是以乐景写哀情,且“其境过清”其实贯穿全文。最后他才坦白。真的是排解不去内心的苦闷凄凉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小石潭记》中以其境过清的清是什么意思? 《小石潭记》中以其境过清的清是凄清的意思。以,因为。其,那。清,凄清。以其境过清意思: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三个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一、相同点《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都表现出了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二、思想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431363036感情不同1、《岳阳楼记》:含有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的思想。2、《醉翁亭记》:含有与民同乐的思想。3、《小石潭记》:含有孤凄悲凉的思想。三、作者心情不同1、《岳阳楼记》:范仲淹被贬后依然保持着以天下乐为己乐的旷达胸襟,像古仁人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规劝滕子京,并以此自勉。2、《醉翁亭记》:欧阳修被贬后虽然坚持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表现出了一点被贬后不易被人察觉,理解的愤闷之情。3、《小石潭记》:柳宗元从文章中表现出的感情有点类似于《岳阳楼记》中描写的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文章开头虽然提到了“乐”,但这只是更加重了后面“悲”的色彩,作者还没有从被贬之后的阴影中走出来,即使是凄清的景色,愤闷再次袭来。《岳阳楼记》出自宋代·范仲淹《醉翁亭记》出自宋代·欧阳修《小石潭记》出自唐代·柳宗元扩展资料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以其境过清”是唐朝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句话。其中“以”是什么意思?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以其境过清”是唐朝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句话。其中“以”是什么意思?《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以-因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中作者的心情由喜转忧,我们怎样理解?? 《小石潭记》柳宗元像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文章写“乐”。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青树翠蔓”、“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小石潭记#柳宗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