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与各类化学品紧密相关。从温岭槽罐车爆炸事故中我们也体会到它的危险性,它们离我们并不远。近段时间我们将对身边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防护要点作一一分析。
今天要介绍的是危险化学品分类中的第2类称为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包括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工业和生活中,气体通常加压后以压缩或液化状态储存于钢瓶中。受热后内容物体积膨胀,压力增加。
压力若超过钢瓶耐压强度,就会发生破裂爆炸。液化气钢瓶充满或过量重装的破裂危险性更大。
当钢瓶破裂或阀门、法兰密封不良,气体泄漏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就会发生燃爆事故。比空气重的气体泄漏后会沉积于低洼处不易散发,增加了危险性。
可燃气体的引燃能量都低于1mJ,燃爆危险性大。很多气体与人体接触还会引起中毒,毒害性强的还会导致死亡。如吸入高浓度硫化氢气体引起的电击式死亡。
有些气体泄漏后与其他物质接触也会发生燃爆。如氢气和氯气混合光照下有燃爆危险。
按压缩或液化气体在运输中的危险特性
可分为以下三项:
●易燃气体如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不燃气体如氮气、氧气。
●有毒气体 如氯气、氨气、硫化氢。
这三项气体在生活中都有可能接触到,其防护并不在物质本身,而在于发生异常时适时应对的方法。
其中,毒性气体是已知毒性或腐蚀性的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气体,气罐着火的撤离距离就要达到300米。
大量吸入有毒气体可能引起急性中毒、失去知觉、丧失逃生能力或对眼部和呼吸道产生刺激,空气中的氧含量低于18%或超过22%会造成机体缺氧而窒息。
家中可装置可燃气体感应报警器,厨房常保持通风状态。市民在遇到各种应急状态时,应预判各种危害的可能性,利用积累的民众防护逃生知识,科学的应对。家中也应配备灭火器和民用应急防毒面具以备不测。
市民防特救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