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当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上海孤儿送到内蒙? 60年代上海孤儿内蒙古

2021-04-28知识1

电视剧《国家孩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我国遭遇了严重的食品匮乏,上海、江苏、无锡等地,出现一批幼小的孤…

1960年上海孤儿安置到内蒙古的资料该在哪里能查的到? 上海孤儿”的草原额吉2113额吉:蒙古语。母5261亲。那是一系4102列天灾人祸之后的“三年困1653难时期”,饥馑遍地。在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大上海地区,饥饿和死亡迫使昔日生息于鱼米之乡的人们—农民,甚至一些城镇居民,外出逃荒,沿途扔下了无数养不活的孩子。他们被遗弃在车站、商店、街头…有的被直接放到了福利院门口。“把小孩送到上海去,上海有饭吃。这股洪流最终汇向上海,上海的福利院人满为患。1959年底,上海、无锡、常州等地几十个孤儿院已经聚集了3000余名孤儿,这些孩子普遍营养不良。可是上海也快断粮了。当时的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紧急面见周恩来,请求从内蒙古调运一批奶粉救急。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乌兰夫紧急召开的党委会上,自治区副书记吉雅泰建议:把孤儿接到内蒙古,由牧民抚养。听罢请示,周恩来说:“抓紧时间,先把孩子接过来再说。40多年后,当年赴上海接第一批孤儿的原包头市第二医院儿科护士长胡景兰回忆:“1960年4月,我们接走孩子的那天下午,上海突然下起了雨…”那是被后人称为“当时最大规模人道主义人口迁移”的大转移。从上海蜿蜒北上的铁路记载了那些孩子的生命轨迹,他们被送到内蒙古、山东、河南、河北等遥远的。

“三千孤儿入内蒙”,是一段什么故事? “三千孤儿入内蒙”的背后是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上世纪60年代,因为我国部分地区生活条件艰苦,无法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营养和生活,导致出现了大量弃婴,然而这给当地福利院和孤儿院带来了巨大压力。为此,内蒙古扛起了这个大旗,把3000多名孤儿送到了内蒙古,并把他们称之为“国家的孩子”,让这些孤儿们找到了归宿。这就是大爱吧,只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自治区遵循“活一个,壮一个”的生活标准,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同时还招聘了大量保育人员,来陪伴孩子们融入这个大家庭,让每个孩子都得到真正的温暖,我想这就是大爱吧。我想这些孩子之所以可以健康长大,离不开所有关爱他们的人,包括政府,保育员以及无数额吉们,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健康长大。故事的背后是团结一心的民族感在“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背后,正是我们各族人民的团结一心,把“国家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从而努力培养与付出,给予他们更好的生活条件。其实在2020年时,一档节目中就曾经采访过一名“国家的孩子”,回忆起当时额吉们无微不至的关爱,老人更是数次落泪,惹人感动,而这恰好诠释了民族大义,体现。

#内蒙古养大的上海孤儿#上海的孤儿到内蒙古草原#有关内蒙古孤儿的电视剧#中国达人秀内蒙古孤儿#内蒙古的孤儿回上海寻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