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井冈山精神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井岗山道路形成的背景

2021-04-28知识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背景 历史1927年10月23日,毛泽东率领经“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6303764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实施“井冈山土地法”,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同时,经过团结、教育、改造工作,将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自卫军编入工农革命军。至1928年2月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全县,遂川西北部,永新、酃县、茶陵等县部分地区。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与湘南起义农民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这时,朱德四十二岁,毛泽东三十四岁。1928年5月以后,工农革命军陆续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同红4军会师。此后,根据地不断扩大。1929年1月,由红五军改编的红四军第三十团和袁文才、王佐的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统归彭德怀、滕代远指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第二十八团、第三十一团及军直属队出击赣南,以打破国军的封锁。毛泽东在1928年十月、十一月先后写成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重要著作对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和政治斗争经验。

《西江月 井冈山》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1、写作背景 1、写作背景 该词是毛泽东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时间是9月5日前后在遂川大汾,当朱云卿把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向毛汇报后,毛泽东有了感触,才能。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背景和重大历史意义及启示是什么? 1、历史背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中国革命进入低潮。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毅然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2、历史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这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意义是无法估量的。如果没有井冈山这块革命根据地的接应,则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以及后来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都很难立足。3、启示: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正确道路。扩展资料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介于湖南酃县和江西。

#井岗山道路形成的背景#井岗山道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