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懂得置之死地而后生 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什么意思?

2021-04-28知识0

马谡按照兵书,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为什么还输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说要了解敌人,了解对手,但事实上这句话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你自己有几斤几两,你必须得清楚。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样的地形,有什么样的因素在里面,你都得了解,什么都不了解,回过头来被人家打败了,那是你自己能力差,怪不得任何人!置之死地而后生,这种大型战役里面叫做背水一战。而这种作战的方式,历史上面成功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西楚霸王项羽,还有一个就是韩信!你觉得马谡和这两个人相比究竟如何呢?更何况,这二人之所以这么做,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的军事指挥艺术要比对方强,甭管当时他到底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马谡的对手是谁,是五子良将之一的张合!虽然被张飞一顿暴揍,但人家的军事素养,军事实力还是摆在那里的!为什么马谡要这么做?为什么马谡放着好好的大路不去守,偏偏要把军队移到山上说什么,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说白了,人家就是贪了!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就想在别人面前露一手,我想把对方彻底给歼灭了,所以才摆出这样一个阵势,他想打一个大胜仗,可事实结果呢,就是不允许他打这样的一个胜仗。先不说蜀国的军队人数比不过对方精锐,力量也比不过对手。(今日。

置之于死地而后生是啥意思啊? 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意思2113是:原5261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4102战死的境地,兵1653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出自:《孙子·九地》原文: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释义:到了灭亡的地方,然后能够得到生存,陷入必死的境地,然后能够得到生路。说明背水作战、死里求生的道理。此处置,既放置。这句话绝非只是大义凛然的勇气,也不只是单凭对生活得一腔热情。它是一种生的智慧,它是一种自我的救赎,明白自我所处的位置,并对自我有种坚定的信念,懂得在救赎的过程中需要忍耐,需要恒久的毅力。扩展资料: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军攻打赵国,赵王歇和大将陈余率20万大军在井陉口迎战。陈余不听谋士李左车的建议,与韩信硬拼,韩信故意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河边列阵,士兵们背水一战,越战越勇,然后派兵轻取赵军大营,杀死陈余,活捉赵王歇。成语造句:毕竟辽小虎如今处境险恶,球员们都有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想法,辽宁队才可能决堤逢生作者介绍: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同样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为何项羽、韩信赢了,马谡却输得身首异处? 首先什么是“置之死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6316238地而后生”?它是春秋时期“兵家至圣”孙武提出来的一条战术策略,收录在《孙子兵法·九地篇》中。它是冷兵器时代,兵家的惯用的战术手段,是激发将士们斗志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死战的境地,兵士们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后世名将多有沿用此套战术其中最为成功的案例当属项羽的“破釜沉舟”,以及韩信的“背水一战”,这两场战役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战役。被后世奉为了经典。接下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两场战役。“破釜沉舟”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使用的战术手段。起初,秦名将章邯统率四十万大军进攻赵国,期间连战连捷。赵王被迫放弃都城,退守在巨鹿一带。但是章邯紧追不舍,将赵王围在了巨鹿。赵王请求楚王发兵。楚王让宋义担任主将,项羽为副将,统领六万大军支援巨鹿。然而!宋义跟其他诸侯一样,找各种借口不想支援赵国。并在安阳停留了四十六天。项羽多次请战,皆被宋义驳回。因为考虑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于是杀掉了宋义,接管了兵权。他先派人。

#懂得置之死地而后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