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的三清殿建筑艺术上有何特点? 三清殿是永乐宫最大、最宏伟的建筑,其后的纯阳殿、重阳 殿一个比一个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道教认为,老子“一气 化三清”,吕洞宾,号纯阳子,又度化王重阳得道成仙,按。
永乐宫的景区历史 永乐宫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迁)竣工,施工期达110多年。金大定八年(1168)毁于火,后重建。元中统三年(1261)扩为“大纯阳万寿宫”。金、元时期,道教得到统治者的利用和支持,道观的兴建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元大都的道观达52宫、70观。1959年至1964年间,三门峡水库的修建使得永乐宫位于库区淹没区,被整体搬迁至芮城县城北郊的龙泉村附近,距离原址20公里许。现存的永乐宫主要建筑为一门三殿,一门为龙虎殿,也就是无极门,三殿为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
简述永乐宫建筑的特点大神们帮帮忙 永乐宫内分三道轴线,在500米的中轴线上自前至后排列着山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除山门为清代建筑外,其余四座均为元代原物。它们在建筑结构和形制上,不仅继承了宋、金时代的某些传统,而且还大胆地作了一些革新和创造,为后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是我国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兹分别介绍如下。无极门 又称龙虎殿,是永乐宫原有的宫门。面宽五间,进深两间六椽;单檐庑殿顶,举折坡度较平缓。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彻上露明造”,中间竖中柱一排,以内额相联贯,前后檐各用“三椽栿”相对,后尾搭在中柱上,其上再叠架“平梁”、“搭牵”,立“蜀柱”,戗“叉手”。两山侧用“丁栿”承载上面的梁架,正脊采用倒“推山”做,两次间于前后上平槫的背上各架“太平梁’一根,其上置栌斗和一斗三升、替木等承托着脊椽,结构手法简洁利落,富有创造性。同时各缝槫木不在一条水平线上,由中间自两侧逐渐生起,使正脊和四面瓦坡形成一种圆和舒展的曲线,无僵直压抑之感。中柱上装板门,比例颇显高大,门枕石上雕刻的石狮和台基压栏石上的角兽姿态生动,刀法雄浑有力,不失为石雕艺术中的佳作。值得注意的是最后檐明间的“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