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部佛经上讲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一、八苦(一)乃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2393461,为四谛中苦谛之主要内容。即:(一)生苦,有五种,即:(1)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2)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3)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 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4)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5)种类,谓人品有富贵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等。(二)老苦,有二种,即:(1)增长,谓从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羸少,动止不宁。(2)灭坏,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三)病苦,有二种,即:(1)身病,谓四大不调,疾病交攻。如地大不调,举身沉重;风大不调,举身倔强;水大不调,举身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2)心病,谓心怀苦恼,忧切悲哀。(四)死苦,有二种,即:(1)病死,谓因疾病寿尽而死。(2)外缘,谓或遇恶缘或遭水火等难而死。(五)爱别离苦,谓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六)怨憎会苦,谓常所怨仇憎恶之人,本求远离,而反集聚。(七)求不得苦,谓世间一切事物,心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八)。
佛经说,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那下一句是什么 佛经中说:人生有八种2113苦痛,生5261,老,病,死,爱别离4102,怨憎会,五蕴炽盛。经此八苦纠缠,人1653的一生才算得上圆满。生老病死本就是一个循环,人之生也,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与人道相应者,则投生为人,最初流爱为种,揽父母精血,纳识业为胎,怀胎十月,一朝分娩,众人欢喜,而此中之苦,只有母亲和婴儿知道。只因为由这“呱,呱”一哭,竟哭出无数的痛苦出来。以为人之一生从此起不知道要吃足了多少苦头。至于老病死亡,更让人之一生充满了无数的身苦。诗曰:“流泪暗思童稚乐,见人空话壮年强”是老的恐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世间哪有无病之人,更有寂寞孤逝,冥途渺渺,幽怨重重,假使生前妄造恶业堕于三涂,其苦更不堪设想!正所谓,此身不向空门度,更向何处消此业?皈依三宝的弟子,端能看透生死,念佛必蒙垂接引,赋归极乐亦欣然!扩展资料:佛经的作用佛经有三个作用,一是诱你起信,二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有许多。
佛曰七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到底爱别离和怨憎会哪个更苦? 生,生之苦,按照佛祖之2113说,人生在世即为苦5261之根源。如4102果不曾有生,何来苦之谈。生之苦1653,在于从此就要经历人世间一切的种种,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虽然如此,生之苦不敢苟同,人生在世虽然是苦的开始,但是又何尝不是乐的开始,关键是用什么样的心来看同一件事了。人生之苦,亦可以为人生之乐,苦中作乐,何乐不为?如果用一颗快乐的心去看,即使是苦也会变得快乐了。如人之初恋,苦嘛?甜中有苦,苦中有酸,酸中又含甜。如果不去试,焉知其中滋味?老,老之苦,在于有生之年愈来愈少,精力,体力越来越差。这也是人生所必需的一个阶段。老有何苦?苦在年龄越来越大,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眼看着外面的世界在一天天的变化,看着自己熟悉的人,物,世界一天天的离自己而去。苦在儿女一天天的长大,也离自己越来越远。苦在死之将近,而愈发感到孤独无助。病,病之苦,也许只有病人自己才能够体会。病之苦在于,健康受损,亲人受累。有时甚至有自己生病,其实最苦的还是自己的亲人,看着他们关切的眼神有时比病之痛苦强过百倍。死,死之苦,在于即将远离人世。无论这一生,乐也好,苦也罢心中总是有诸多的难舍的。亲情,爱情,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