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实验前调节平衡螺母的目的是 如图所示,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2021-04-28知识3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2)杠杆在使用前右端低左端高,说明杠杆重心偏向右端,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此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再旋动两侧的平衡螺母;(3)实验中,还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在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如果只用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偶然性太大;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实验,得到三组不同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杠杆平衡的普遍规律;(4)假设每个钩码重1N,每小格长度1cm,则在支点两侧的钩码下方分别再挂一个等重的钩码后,左边:3N×3cm=9N?cm,右边4N×2cm=8N?cm因为左边>;右边所以杠杆不平衡,左端下降.(5)左边:1N×3cm=3N?cm,右边2N×2cm=4N?cm因为左边<;右边所以杠杆不平衡,右端下降.(6)左边:2N×4cm=8N?cm,右边3N×3cm=9N?cm因为左边<;右边所以杠杆不平衡,右端下降.故答案为:(1)水平;便于测量力臂;(2)左;不能;(3)便于测量力臂;为了寻找杠杆平衡的普遍规律;(4)不能;左;(5)右;(6)右.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为了消除杠杆自身的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让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所以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自身的重力对杠杆平衡没有影响;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直接从杠杆上测量力臂;(2)表格中数据应包括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几项,由表格中数据知,①应为动力臂,单位m;②应为阻力,单位N;(3)图中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故示数为1.8N;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仍然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时,动力臂变小,阻力、阻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动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故答案为:(1)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2)①动力臂L1/m;②阻力F2/N;(3)1.8;变小.

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 (1)实验前,要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让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上,可避免杠杆自重的影响;(2)实验次数1中数据和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2N×0.2m≠1N×0.1m,所以实验序号为1的一组实验数据存在错误;经检查,发现是测量动力臂时读错了,实际值比记录值要小;通过探究,应该得出的结论是F1L1=F2L2;(3)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手的位置离剪刀轴O越远,动力臂越大,由F1L1=F2L2可知:阻力F2和阻力臂L2不变,动力和动力臂成反比,手握在B点时,动力臂最大,动力最小.故答案为:(1)在水平位置平衡;(2)1;小;F1L1=F2L2;(3)B.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