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什么古代没有标点符号 古代的标点符号

2020-08-11知识14

我国古代有标点符号吗?外国呢? 中国古代是没有的,通常我们在看电视剧或电影里的那都是骗人的.现代标点符号起源于西方.中国古代的标点符号一般简约概括为“句读”.句,标形如“○”,相当于今用之句号,有大中小之分;读(音dòu),标形如“、”,相当.古代人写文章用不用标点符号?如果有,是怎么用的? 古文最初是没有标点符号,现在高中语文老师会找一些古文去掉标点符号训练学生的断句阅读能力。从历史上看,秦汉以后的文章形成了标点符号,至于如何形成,比较一致的的认识是人们阅读的时候作断句标记而形成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古人怎么读小说? 中国古代是没有的,2113通常我们在看电视剧或电影5261里的那都是4102骗人的。现代标点符号起源于西方。1653中国古代的标点符号一般简约概括为“句读”。句,标形如“○”,相当于今用之句号,有大中小之分;读(音dòu),标形如“、”,相当于今用之逗号。实际上,在中国的悠久的文明发展史上,前人用过的标点符号绝不止于这两种,但终究没有循序积累发展为一个统一规范的体系,甚至连“句、读”两种符号的分工亦无定规,甚至未必使用。现代的中国人,如果未经专门训练,捧起未经现代标点的古籍时,即便能凭工具书去认字,也很难过“断句”这一关,问题就出在没有或太少标点符号上。胡适在1916年发表的《论句读及文字符号》一文是我国新式标点符号第一篇系统完整的科学论文,此文的主要历史贡献有:⑴提出了划分句读符号(点号)和文字符号(标号)两大系统的初步设想;⑵阐明了标点符号在书面语中的重要地位;⑶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符号系统;⑷条析各类标点的使用方法;⑸梳理了句、读、顿三者的关系。1919年以胡适为首的六位学者联名向国语统一筹备会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192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我国第一部政府颁行的标点符号方案。在古代有没有标点符号? 我国最早的古书是没有标点的.大约在汉代,开始使用句读(dou).大致是语意已完的较大的停顿叫做“句”,语意未完而需要稍作停顿的叫做“读”.到了宋代,开始使用圈点.在相当于句号的地方用圈(.)在相当于逗号的地方用点(,).到了明代又出现︴和‖,分别用来表示人名和地名.这些简单的符号可以看作是我国传统的标点符号;但它是很不完备的,长时间里也没有得到广泛使用.进入20世纪,现代白话文的使用日渐广泛,人们迫切需要有比较完备的新的标点符号.一些学人开始向国内介绍欧美最通行的一些标点符号.并根据古代的句读符号,参考西洋方法研究制定出了适合中国文字需要的我国最早的新式标点符号.新中国成立后,有关方面对原标点进行了研究整理,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共列标点符号十四种,包括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引号、冒号、问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专名号、书名号、着重号.20世纪60年代,汉字文稿的书写和出版物的排印由直行改为横行,某些标点符号的用法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有必要对原规定进行整理.1987年初,国家语委成立《标点符号用法》修订组,约请专家对原《用法》进行1990修订.1990年3月,国家语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古代有标点符号吗? 写书的没有,读书的会加标点。印书的不知道,没看过古籍,只见过翻印的有标点。这些标点的作用主要是断句和标记重点古代的文章中有标点符号吗?搜标点符号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没有标点符号,断句只能靠人的经验来完成(在文章里加入“句读符号”:句号貌似现在的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现在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经常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例如清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可以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现代的逗号与句号,用来表示断句.其实,远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时代,中国就已有一种颇为奇特的标点符号萌芽了.汉代许慎把标点符号收入《说文解字》,收了“、”号,“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还收了“()”号,“钩识也.”因此中国古代只不过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不是没有标点符号.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1868年至1869年期间,他完成了《再述奇》.现在这本书名为《欧美环游记》,其中有一段介绍西洋的标点符号,虽然张德彝不是有意识地向国内知识界引入标点符号,甚至带有反对的口气,觉得这些标点繁琐,但是却在无心栽柳的。

#文学#标点符号#读书#古文断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