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前一句是什么?)

2021-04-28知识13

忆江南中,\ “日出江花红胜火”2113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5261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4102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1653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

《忆江南》中“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如”是什么意思? 摘要《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原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春去也》,忆江南唐代白居易作《忆江南》三首,本调遂改名为《忆江南》.《金奁集》入\"南吕宫\".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本调二十七字.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句为仄起平韵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第三句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句为平起平韵之七字句.第五句句法与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此调三、四两句,其句法全与平起七言诗中之颔联无异;是以作者多用对偶,以求工整,历来词家,正多其例也.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

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有何妙处 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作者】772-846,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注释】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37613831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②谙(音安):熟悉。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品评】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