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各朝文士都写诗,为什么千古都推杜甫第一呢? 登高诗人的悲在诗歌中体现在哪里?或者说 诗人悲从何来?

2020-08-11知识13

各朝文士都写诗,为什么千古都推杜甫第一呢?诗圣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格多样,而且格律工整,当然也有部分古体诗。他擅长写实,中晚年诗风逐渐沉稳雄健,写了很多忧国忧民的好诗,被尊为“诗史”。首先,他崇尚的儒家的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符合广大文人志士追求的思想。他用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其中“三吏”和“三别”传颂千古的名篇。其次,他擅长格律,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对律诗的主要成就是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所以学习格律的文人,一般都以杜甫为榜样,所以说“学诗当推杜工部”,要学习他格律上的严谨,题材上的广泛,境界上的无拘无束。。。《登高》中后两联写悲愁,悲从何来?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和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了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的。明确:“悲秋”之情来自: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登高》中后两联写悲愁,悲从何来?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和日是归年”的。《登高》的后两联主要抒发诗人的“悲秋”愁绪,“悲”从何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4分)答: “悲秋”之情来自: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仇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答出2点给1分,答出3点给2分。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试题分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比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临高台,诗人不禁感慨万千。此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独登台”,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则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活。“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极为沉重。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得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而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多病,以至需要停杯戒酒。诗人倍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添,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了。这时的杜甫,已经五十六岁,生活困窘,病魔缠身。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宿建德江》的作者在“愁”什么? 《宿建德江》,唐朝诗人孟浩然所作。此诗有四愁,分别为:仕途失意之愁、思乡怀亲之愁、羁旅漂泊之愁以及孤独落寞之愁。接下来,就让我们品诗感“愁”。一,创作背景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孟浩然。孟浩然,唐朝著名诗人,他的一生,一直徘徊于求仕与归隐的矛盾之中。对于孟浩然来说,他擅长寻找自然美与生活美,而因此,他的诗作既有自然风景之美,也有心灵情感之美。“情意山水”是他“山水诗”的主要特色,他的山水诗用词清新朴实,感情细腻真切,即景会心,借景抒情。后世之人曾经对其评价道:“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宿建德江》就是孟浩然的山水名篇。这首诗是诗人创作于浙江建德江之处,此时的诗人由于仕途不顺,决定泛舟江湖,东游吴越,寄情山水,以山水美景来排解自己的忧愁。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首千古名诗便由此诞生。二,赏诗说完诗人以及创作背景,我们就来好好欣赏一下这首《宿建德江》。在上文中,我们说过孟浩然的山水诗为“情意山水”,那么,在这首《宿建德江》中,诗人同样是借景抒情,而所抒的情就是愁情,是仕途失意之愁、思乡怀亲之愁亦是羁旅漂泊之愁以及。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7分) 1.本诗前两联写登高见闻。首联登上高处,诗人感受猎猎之风,聆听空谷猿鸣。移动视线,由高处又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图画。颔联写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透过“急”“高”“哀”“清”“白”“无边”“不尽”等形容词,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夔州秋天冷静凄凉的特征,这凄清萧条的秋景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凉的情感基调。2.“悲秋”之情来自: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1.诗歌中的景色即为诗歌中的意象,前两联具体为:急风、高天、哀猿、水中小洲,沙滩、水鸟、落木、长江,我们在答题时,可适当的加上一些修饰词语,或形成短语、或翻译语句,而景色特点即为景色所形成的的意境氛围,“急”“高”“哀”“清”“白”“无边”“不尽”等词语让我们感受到秋的萧瑟凄凉。感情基调显然是哀凉的。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2】分 析:从后两联可知,“常作客”说明作者常年漂泊在外;“多病”说明。

#宿建德江#登高#诗歌#孟浩然#读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