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佞宋的藏书家有哪些 古代有哪些藏书家和藏书楼。藏书又什么特点?

2020-08-11知识12

古代有哪些藏书家和藏书楼。藏书又什么特点? 藏书家:韦述、苏弁、赵明诚、司马光、李清照、元好问、杨士奇、王世贞、黄宗羲、胡震亨等等。藏书楼:明代范氏天一阁、毛氏汲古阁,晚清四大家的聊城杨以增及其海渊阁、。丁丙的著名藏书家 与丁申皆嗜藏书,家有“嘉惠堂”,藏书闻名。与瞿镛、陆心源、杨以增并称清末四大藏书家。其家世有藏书之习,祖父丁掌六就已在杭州梅东建楼储书,他感于在北宋时先祖丁顗就建有“八千卷楼”,遂又请题其书楼为“八千卷楼”。父丁英(字洛耆),亦喜藏书,所购几万卷。至丁申、丁丙兄弟时,于光绪十四年(1888)建总书楼名“嘉惠堂”,楼中分别辟名为“八千卷楼”、“小八千卷楼”、“后八千卷楼”、“善本书室”、“甘泉书藏”、“济阳文府”、“当归草堂”等。朝访夕求,凡齐、燕、楚、赵、越、秦、晋间,听说有善本,必得而后以已。历30余年,藏书8 000种,总数共达30万卷。计有宋元刻本200余种,铭刻经本、旧抄善本及著述稿本极多,收藏乡土文献亦多,具有地方特色。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有贡献。藏书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售于江南图书馆,现存于南京图书馆。藏书印众多,主要有“八千卷楼珍藏善本”、“丁氏八千卷楼藏书之记”、“辛酉劫后所得”、“钱塘丁氏藏书”、“嘉惠堂藏阅书”、“小令威竹书堂”、“求己室”、“东门莱侬”、“强圉涒滩”、“钱塘清望世家”、“十载孤儿”、“济阳文府”、“青门词隐”、“四库著录”、“曾藏八千卷楼”等数十种印章。想请教一下下面的藏书印分别属于哪位藏书家啊? 属于篆刻艺术。藏书章又称藏书印,是图书收藏者用以标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其个性爱好的印章。古代藏书家为辨明图书的归属,征信于人,常在自己的藏书上盖上印章。章上通常刻有姓名、字、号、乡里、祖籍、藏书处所、官职、鉴别、授受、告诫、记事、言志等内容。藏书章形状多半是正方形和长方形,也有其他不规则形状。现代图书馆的藏书章形状多样,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外,还有圆形、三角形、棱形、椭圆形等。藏书章的用料也有多种,有木质、石质、金属、动物骨、象牙、塑料、有机玻璃等等。而篆刻艺术,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质材之上雕刻以篆体文字之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藏书章属于篆刻艺术,作为印章,藏书家在藏书章上除了篆刻名号外,往往还留有别的文字,用以反映藏书者的人品和气质。扩展资料篆刻艺术的历史渊源篆刻艺术从明清流派算起已有500年的历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实用艺术的表现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所以,篆刻艺术史可追溯到三千七百多年前的以青铜质为主的“周玺”时代。殷商时代,便盛行刻字艺术。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称玺,一般人的则称印。秦印文字是秦书八体之一的。中国十大藏书家,可有绢书收藏? 中国十大藏书家,有没有古籍这个问题真的不是我们能够去回答的。毕竟像收集古籍这样的事情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么来讲一下收藏的最高境界是怎么样的津门著名藏书家曲振明回忆当年“读书之难”时,连连感叹“羡慕生活在书籍海洋中的年轻人。他感慨道,有书读的日子真的太幸福了。“我上学的时候,能够读到的小说只有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金敬迈《欧阳海之歌》,浩然《艳阳天》、《金光大道》等少数几部。由于无书可读,借书、读书成为他少年时的奢望与追求。“我曾有一张市图书馆的借书卡,但外借图书少得可怜,只能借到鲁迅、高尔基和法捷耶夫等少数作家的作品。许多文学名著只能依靠朋友之间串换,当时能读到一本完整的书十分不容易。因此经常看一些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书。“30多年前想看书是要付出代价的。谈笑间,曲振明忆起青年时期百般求书的经历仍记忆犹新。“记得曾从同学手中借到一册钢笔手抄本《一绺金黄色的头发》,于是让所有想看书的人帮助抄写。就这样,大家进行分工抄写,又传抄成一册。读书之难使他幻想着将来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尽情地享受坐拥书城的乐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作为一种心灵活动,读书历来被视为雅事乐事。古人说。想请教一下下面的藏书印分别属于哪位藏书家啊? 清末四大藏书家的[三、皕宋楼] 昭和五年(1930年)出的《静嘉堂文库图书分类目录》-原属皕宋楼藏书的有:宋版书一百二十四部,二千七百七十九册;元版书一百一十六部,二千零七十册;金版书一部,十册。皕宋楼藏书散出,如吴兴周越然之言言斋,曾收宋纂图互注《南华真经》、稿本《吴兴蚕书》、明初本《管子》、吴钞《疑狱集》、丁钞《栲栳山人诗集》等八种。惟宋元版书多,总藏量也富,至光绪八年(1882年),不计普通坊刻之本,总数已达十五万多卷,远超天一阁。陆心源于1894年方去世,此时总量应该还要多,散失,至1907年出售时的藏书数尚有四千部二十万卷。1993年中华书局出版《清人书目题跋丛刊》,《皕宋楼藏书志·续志》以晚清的辈分而列《丛刊》第一种。(注:皕宋楼和十万卷楼为陆氏故宅的二室而已,陆心源亲手所建为潜园,规模宏大,他的另一藏书楼—守先阁即在其中,守先阁嘉惠学子,空前绝后,待后叙。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陆心源长子陆树藩将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等藏书售于日人,举造成中国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著《书舶庸谭》的董康说:“古芬未坠,异域长归,反不如台城之炬、绛云之烬,魂魄犹长守故都”,称“皕宋楼事件”。陆树藩将守先阁剩余之书捐赠给刚办的海岛图书馆,计。

#艺术#读书#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