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评价说汉乐府的理想艺术价值高,这个理想艺术价值是什么意思? 1.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价值。这种精神像一根红线似的贯穿在从建安到唐代的诗歌史上,它们之间的一脉相承的关系是如此明晰,以至于我们可以用线条作出如下的表述:“缘事而发”(汉乐府民歌)—“借古题写时事”(建安曹操等人的古题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札甫创作的新题乐府)—“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汉乐府民歌在继承了《诗经》民歌抒发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伦理情感之外,人本思想显著增强。这首先表现在家庭关系的内容上。从《诗经》中的《七月》、《噫嘻》等诗可以看出,周代社会井田制这一生产方式自然导致周代社会意识中家庭观念淡薄。而乐府民歌中悲叹流离失所、要求生活安定的呼声比《诗经》民歌明显增多日。2.汉乐府民歌杂言体的创造价值。汉乐府民歌杂言体的形成,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杂言体在建安创立以后,影响越来越广泛。《饮马长城窟行》、《气出唱》,《陌上桑》等都是著名的杂言诗。发展到盛唐以后,杂言诗的难度大大提高,李白的《蜀道难》和《将进酒》等诗歌,其杂言体难度明显源于汉乐府民歌杂言诗简体形式。五言体的影响更是明显。根据有关考证证实,模仿五言诗进行。
写一篇鉴赏文章.字数不少于300个字.苏轼 水调歌头 论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苏轼,具备多重身份,官员、文学家、书法家.当然,文学家与书法家的称谓都是今人给的,对于苏东坡本身来说,他就是一个官员.然而,这位官员的为官之道并不符合“厚黑学”原理,以至于因“乌台诗案”被贬而再贬,在官场上,他是一个“失败者”.然而,苏轼具有过人的才气和坚韧的意志,官场上的失意换来的是在文学和书法上的巨大成就.包括《水调歌头》在内,还有《前、后赤壁赋》等大量诗词歌赋,都反映了苏轼在失意中能找到人生的价值的态度.当然,流传至今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帖》是在他被贬黄州(今安徽)后的第三年寒食节所写,未见内心蓬发的力量,但随后的诗文当中,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高处不胜寒”,东坡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不应有恨”,找到了人生的定位—“何似在人间”,看透了万物变化宗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是苏轼人生智慧的集中体现,他对后人的最大启发就是,用平和的心态看问题,用智慧的做法享受人生.以上是我在另一个问题中的回答,希望对你有些提示.
《汉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诗集》现存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53961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兰诗》。“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来源有二种: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中国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