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非礼勿言 问 告 《论语》有言:“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什么意思?

2021-04-28知识13

《论语》中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底怎么解释?(不要光说字面意思,最好能深入解释一下。谢! 1.兴于诗孔子之时,诗在知识阶层一次次的引诗、歌诗、赋诗中,不断地重塑着自己的权威和经典地位。诗作为礼乐文化中的举足轻重者,乃是“贵族交往活动显示修养、身份和传达信息的精致委婉的文化形式”[xv]。也可以说,诗在当时已经成了礼仪文化共同体内的一种言说方式和生存方式,小至人与人之间的赋诗应对,大至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辞令,都离不开对《诗》的非现成化的随机运用。“赋诗言志”、“诗以合意”[xvi],“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xvii],表明了当时“六经注我”的用诗风气。这种风气使得用诗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和诗的本意有相当大的出入。这就要求,一方面,交往活动的参与者必须学诗,不学诗则无以开口,孔子讲“不学诗,无以言”[xviii]就是对此而言;另一方面,学《诗》也不能止于学而知之,而是要学而能化、学而能用。于是,这种学既表现在“对《诗经》数百篇的诗句极为熟悉,不仅可以自己信口拈出,而且能迅速了解对方所赋诗句的出处和含义”,又表现为“对‘断章取义’的称引艺术有高度的把握,能够根据各种复杂的情境用赋诗来应对变化和表达意愿”。[xix]《论语》中共有两处孔子结合具体篇章与弟子讨论《诗经》的记载,我们且来看看这两场对话:子贡曰:。

论语中仁的句子 《论语学而》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八佾》4、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5、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于仁)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里仁》6、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8、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9、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10、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11、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12、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公冶长》。

表示礼仪的古文有哪些 《礼记·祭义》—“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养蒙便读·言语》—“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弟子规》—“低不闻,却非宜”;《墨子·亲士》—“而能经其国存者,未曾有也”。《二程集》程氏外书卷六—“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礼记·曲礼上》—“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文中子·魏相》—“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表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弟子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易·乾文》—“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拓展资料: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对人,对己,对鬼神,对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识的,各种惯用形式和行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