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代表作 1、《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是首部以电影方式出现的黄梅戏,讲述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伉俪,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爱情故事。2、《女驸马》故事的起源地就在如今湖北省襄阳市的古襄阳城内的冯家巷。但如今的冯家巷已经没有一点道台府的影子,衍变为一个普通的民居小巷。故事情节为:冯素贞与李兆廷自幼相爱,由母亲作主订亲。后来李家衰落,素贞母也去世。素贞继母嫌贫爱富,竟逼李兆廷退婚,故事由此展开。3、《罗帕记》黄梅戏传统剧目之一,与《天仙配》、《女驸马》并称黄梅戏三绝。讲述举人王科举,娶妻陈赛金告老还乡陈老尚书之独生爱女。4、《王小六打豆腐》是黄梅戏传统小戏中的经典之作,历经数十载,久演不衰。它讲述的是腊月廿四一个平常百姓家打豆腐过年时发生的趣事。《王小六打豆腐》是黄梅戏传统小戏中的经典之作,历经数十载,久演不衰。它讲述的是腊月廿四一个平常百姓家打豆腐过年时发生的趣事。5、《蓝桥会》写青年情侣韦郎保、贾玉珍自幼青梅竹马,因遭兵乱冲散。数年后,双方偶遇蓝桥,互诉离别之苦。并约定三更至蓝桥相会,私奔。
中国有几大剧种?都有什么代表作? 中国2113有五大剧种,分别是京剧、5261越剧、黄梅戏、评剧、4102豫剧。1、京剧,代表作《宇宙1653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2、越剧,代表作《赖婚记》、《珍珠塔》、《双金花》、《懒惰嫂》、《箍桶记》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3、黄梅戏,代表作。
关于黄梅戏的资料 黄梅戏,原名黄2113梅调、采茶戏等,起5261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4102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1653、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资料:黄梅戏的服装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不过是唐宋明时期的为多。较之京剧戏服,少了浓墨重彩、华丽妖冶,多了清雅秀丽、自然隽永,自成一段风流。黄梅戏妆容重眉眼。不同与京剧中浓墨描摹的眼廓、华丽的假面,黄梅戏戏装讲究晕染、讲究神韵,类似于古代仕女的淡妆,真实质朴,小生眉眼上扬,眉峰微聚,风神俊秀,清俊佳绝;花旦眉目含情,顾盼之间,自然一段潋滟风流。不同于其他剧类力求色彩艳丽旖旎,黄梅戏更像一汪氤氲山岚,缭绕缠绵、缱绻万千,于清秀淡雅中慢慢渗透出万紫千红。参考资料:-黄梅戏